如果三個月以后的孩子還不會抬頭和翻身,可能孩子就是發育遲緩,父母需要引起注意。
1-1.5歲以后孩子不會走路
正常的孩子一般1歲左右開始學走路,到1歲半,大部份的孩子都已經學會了走路,并且有跑的欲望。如果孩子到了1歲,才學會爬,連站起來都吃力,更是沒有走的欲望,那孩子可能就存在發育遲緩,此時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幫助孩子,引導他多學習,多鍛煉,爭取讓孩子早日學會走。但是對于有些孩子來說,可能是疾病所導致,因此父母也要關注孩子的健康,發現異常及時就醫。語言遲緩,目光呆滯,對周邊的事物缺少興趣。
如果發現孩子眼中沒有靈氣,相反的是目光呆滯,甚至是叫他半天也沒有反應,再者即便是有所反應也語言遲緩,半天不能表達自己的意愿。那么孩子可能就有所問題,實在不行就要及時就醫。
嬰兒發育遲緩怎么辦?
嬰兒發育遲緩是指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速度放慢或是順序異常等現象。在正常的內外環境下兒童能夠正常發育,一切不利于兒童生長發育的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響其發育,從而造成兒童的生長發育遲緩。
1、營養
人的長高過程有兩個高峰期:一個是嬰幼兒時期,另一個是青春期,這兩個時期促進長高營養是基礎。要給孩子多吃些富含各類營養的食物,如豆類制品、蛋、魚蝦、奶類、瘦肉等動物性食物,富含維生素C和A以及鈣等無機鹽的蔬菜、水果等,尤其是鈣。
2、正常的情況
寶寶的生長發育是有一定規律的,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的,如果身高體重都沒達到正常標準,是一定范圍內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正常值不是絕對的,要考慮個體不同的影響因素,才能判斷是否是正常的,只要你的寶寶一般狀態較好,食欲好,大小便正常,生長發育正常,沒有疾病,就說明寶寶是健康的。
3、家長幫助性干預
1歲以內的寶寶:應該以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相結合。主動運動即幫助寶寶進行一些抬頭、爬行、翻身的練習。被動運動則是父母給寶寶做一些嬰兒操、按摩撫觸,這也有利于小寶寶的生長發育。
結語:根據小編今天的整理相信你們都已經了解如何發現孩子是否發育遲緩,這就需要父母親的仔細觀察了,父母親們可以根據以上的癥狀能夠及時發現孩子病情,及時的發現及時的進行治療,否則可能將影響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