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從出生開始媽媽們就要付出非常多的關心,平時要注意寶寶的吃飯情況和大便情況!嬰兒大便次數有時候就是寶寶健康狀況的反應哦,你們知道一個月嬰兒大便次數是多少才正常么,嬰兒大便次數突然增多是什么情況呢,趕緊來看看詳細的介紹吧!
嬰兒大便次數
新生兒在生后十小時內開始排出便便,每天約3-5次呢。你是不是很好奇,寶寶剛出生也沒有吃東西,為什么會有便便呢?
剛出生嬰兒排出的便便叫胎便,為黑綠或深綠色,粘稠、無臭、有點像鋪路用的瀝青。胎便是由膽汁、腸道分泌物、脫落上皮細胞和孩子在胎內吞入的羊水、胎毛等組成,一般在二至三天內排完。
若生后二十四小時不見胎便,應懷疑是否消化道先天畸形而致糞便梗阻,須及時診治。
出生三至四天后,胎便逐漸過渡到普通嬰兒糞便。
此后,嬰兒便便的次數,更多的是受到喂養方式的影響。
純母乳喂養嬰兒的大便次數
首先來說說母乳喂養的嬰兒大便次數,這也有階段性的。對于母乳喂養的寶寶來說,排便的次數會很彈性,通常新生兒期次數較多,每天2—5次,甚至每次喂奶后都要排便。這是因為母乳容易消化,利于排出,以及腸道輸入食物后的反射性蠕動。因此,吃母乳的寶寶如果出現大便較稀、次數較多等情況,只要他精神和吃奶情況良好,體重增加正常,沒有解便困難、腹痛、脹氣的情形,就都是正常的,爸媽沒有必要擔憂。
母乳喂養的新生寶寶甚至會發生一天排便7—8次的狀況,父母不必擔心,這叫做生理性腹瀉,屬于正常現象,到寶寶長到一定時期這種腹瀉會自動消失。另外,如果寶寶大便呈深綠色粘液狀,這就表示母乳不足,寶寶處于半饑餓狀態,需要增加母乳量,如果媽媽母乳確實不足可以給寶寶添加鮮牛奶、奶粉等。
嬰兒的糞便一般為糊狀或是比冰淇淋粘稠一些,沒有氣味。吃母乳的孩子很少便秘,孩子幾乎能吸收所有的東西,廢物很少,這也說明為什么孩子有時三天才排出一次糞便。請記住媽媽所吃食物很大程度地影響著嬰兒,辛辣的食品會引起孩子消化不良。
小孩剛出生的時候,母乳喂養的孩子一天六到八次都是正常的到了滿月的時候,隨著消化功能成熟,大便會逐漸減少,這個時候一天一次大便或者隔天一次大便都是正常的。據現在國際上的統計資料證實,母乳喂養的孩子,兩個月到三個月的孩子可以到八九天一次,這個時候孩子喝奶是正常的,肚子不脹,不吐奶都是正常的,如果發現孩子大便次數明顯減少,同時肚子脹,而且不愿意吃奶,就出現問題了,要到醫院上看。牙齦上小白點,上皮細胞株正常堆積,一般三四周以后就消失了,過去有老人說這叫馬牙,要求給擦掉,實際上如果弄不好,容易造成口腔感染,不用管就行了。
純母乳喂養的孩子到兩三月的時候比較容易出現寶寶的便便時間會拉長,四至五天一次,甚至八至十天才拉一次大便的問題。這說明消化功能已經比較好了,所以拉得時間比較長,如果四個月后還是這種情況,那么要結合孩子的體重來看,如果正常,大便不干也不稀就挺正常的,不用擔心。如果體重不正常,或者大便干燥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嬰兒在加輔食后大便次數可以減少。1周歲以上的小兒大便次數右減至一天一次。
吃牛奶嬰兒的大便次數
相對于母嬰喂養的寶寶,人工喂養的新生寶寶大便會較少,通常會干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但也是只要不難解,不似羊便,就沒關系。如果消化沒問題,通常會是土黃或金黃色,略帶一些酸臭味,每天約1-2次。在孩子消化功能穩定下來以后,吃配方牛奶的孩子排便的次數比較多,糞便質地較吃母乳孩子的糞便硬、發黃、有異味。吃配方奶的寶寶,每天應至少排便1次,假如達不到1天1次,而且排便時因大便堅硬而很吃力,就有可能是發生了便秘。
有時爸媽會發現孩子的糞便柔軟,像軟皮雞蛋—樣,但是正常孩子的糞便應該是硬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多給孩子飲水:即在平常的配方牛奶中多加一些水。在孩子喂奶中間,也可以給孩子多喝一些涼開水。在孩子達到幾個月后,可以在飲水中加一些干梅汁或濾過的水果汁,預防糞便干燥。
孩子吃的牛奶中不一定非要加糖,如果加糖,或者牛奶中含有較高的糖分,孩子的糞便一定會疏松、變綠或呈凝乳狀。這時應該停止在奶中加糖,如果長期不見好轉,請與醫生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