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流行無明顯的地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冬季的發病較為少見。該病流行期間,可發生幼兒園和托兒所集體感染和家庭聚集發病現象。腸道病毒傳染性強、隱性感染比例大、傳播途徑復雜、傳播速度快,在短時間內可造成較大范圍的流行,疫情控制難度大。
(二) 傳染源和傳播途徑
人是腸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均為本病的傳染源。腸道病毒主要經糞-口和/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病人皮膚、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經水或食物傳播尚不明確。發病前數天,感染者咽部與糞便就可檢出病毒,通常以發病后一周內傳染性強。
病人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內衣以及醫療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傳播。
易感性
人對腸道病毒普遍易感,顯性感染和隱性感染后均可獲得特異性免疫力,持續時間尚不明確。病毒的各型間無交叉免疫。各年齡組均可感染發病,但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高。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目前沒有疫苗,關健是做好預防。
(1)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是注意環境衛生,講究個人衛生,尤其是小孩子,一定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要舔手、咬指甲;飯前便后、外出回來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要勤曬衣被。
(2)在該病流行季節(4~9月)時,請家長盡量減少帶小孩去公共場所和人群密集的地方,要避免接觸患病兒童,以減少感染機會。
(3)居室要經常開窗通風,徹底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清潔。幼兒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多運動多戶外活動曬太陽。
(4)在流行期間家長要每天晨起檢查孩子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皮疹,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如果孩子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同時要密切觀察。一旦出現突然發高燒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體抽動、呼吸困難等,應立即送孩子到醫院就診。
(5)學校和托幼機構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要通知家長對患兒及時采取離校隔離治療的措施,治愈后方能回校上課。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患兒增多時,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
(6)在流行季節,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托幼機構應每日對玩具、用具等進行清洗消毒,減少間接接觸傳播,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掃廁所)時,工作人員應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結束后應立即洗手。
結語:看完以上的內容,相信大家現在對于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已經有一定的了解,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們多加預防,積極治療,就不會患上手足口病,希望大家都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