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為腦性癱瘓的簡稱,屬于中醫學“五遲”、“五軟”、“五硬”、“痿證”、“癡呆”范疇。主要是指小兒因多種原因引起的腦實質損害。小兒腦癱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效果就越好,下文重點介紹了如何判斷小兒腦癱癥狀、中醫治療小兒腦癱的幾種方法和家庭調理需要注意的事項。
判斷孩子是否有小兒腦癱的征兆
1、睡眠時間評論過長或不睡覺。
2、吞咽信服不好。
3、哭時生活沒有聲音或哭聲低沉發直。
4、撒尿時把不開雙腿。
5、運動時手腳不協調,偏側運動較多。
6、眼神與盡管父母沒有首先交流并且根治擅長經常驚厥。
7、三個月只能還選擇不能抬頭六遇見個月還一段不能翻身八個月分鐘還健康不會坐。
如果發現孩子有以上現象,一定要注意了,盡快到正規醫院或專科去看好檢查,確診后就要及時治療。下面會為大家具體介紹中醫治療小兒腦癱的各種方法。
針刺治療法(肌張力高的小兒腦癱慎用)
根據腦癱的中醫病因病機及辯癥治療,主要選取頭針、體針、舌針、穴位封閉、穴位埋線等治療方法,以達到活血化瘀,醒腦開竅之功效。從現代醫學來講其作用即在引發肌體平衡的恢復,扶正祛邪,利用在相應部位刺激,使局部及整體的血氣調和,增加抗病能力,平衡身體,放松肌肉張力和增加肌力,恢復健康。
推拿按摩治療法
推拿與按摩療法是治療小兒腦癱的重要療法之一,是經絡調節的主要內容,也是祖國醫學對小兒腦癱的主要康復治療手段之一。推拿與按摩手法熟練與否將直接影響著治療效果的好壞,也是治病成敗的關鍵。
小兒與成人不同,皮膚嬌嫩,肢端位小,又不配合,所以只有熟練掌握操作手法,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熟練手法除著重練用力均勻,穩妥著實,持久有力,使之達到輕而不浮,重而不滯,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相兼的程度以外,還必須注意手勢得當,否則也會影響施術。
小兒腦癱的按摩手法
小兒具有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生機蓬勃,生長發育迅速的生理特點和免疫力低下,容易發病,傳變較快,易趨康復的病理特點,手法宜輕快柔和,平穩著實。常用的手法有以下幾種。
1、推法術者以指、掌、拳、肘、足等部位著力于患者體表一定部位或經絡上,做前后、上下、左右直線推動。小兒常用拇指平推法。
2、揉法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大魚際定位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作柔和的旋轉動作。 3、拿法用指或全手合力相扣,提拿肌肉或穴位。小兒常用指拿法。
4、摩法手掌附在體表一定部位做環形或往返而有節奏的輕柔摩動,使局部產生溫熱舒適感,有止痛作用。
5、擊法以拳、指、掌或背等做拍打或捶擊,須用輕柔的指勁或腕動。
6、攘法用手背或腕部附著于一定部位,往返連續滾動,適用于肌肉豐厚處。
7、撥法以指端側面置于肌肉或肌腱的一側,做橫向或垂直方向的刮動或撥動。
注意事項
1、推拿治療小兒腦癱每日1次,1個月為1個療程。
2、小兒腦癱要堅持長期治療,輕者一年,重者二三年才能有明顯效果,但不可能完全恢復正常。
3、保證腦癱患兒營養充分、合理的教育和功能訓練是取得療效的重要條件,功能訓練包括動作訓練、言語訓練和預防肌肉攣縮等措施。
4、有驚厥、癲癇發作者,應配合止痙劑或抗癲癇藥物治療,以防意外。
中醫治療小兒腦癱應該辯證施治
1、小兒腦癱患者先天不足,肝腎虛損;智能低下,反應遲鈍、形體笨拙,動作發育落后,抬頭,翻身,坐、爬、立、行均明顯落后于同齡兒、張口流涎,生齒、言語落后,舌淡,苔少,脈細無力。
辯證要點:反應遲鈍、形體笨拙、動作發育落后、智能低下、舌淡苔少、脈細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