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燒常見的問題
孩子為什么會發燒?發燒是好事還是壞事
發熱的主要原因在于感染,其中常見的是呼吸道感染;還有腸炎、菌痢等消化道感染,手足口病、麻疹、水痘等傳染病,以及寄生蟲病等。其他如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病,和風濕熱、川崎病等結締組織病,也會引起小兒發熱。發熱是機體防御系統與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斗爭的反應。體溫在38℃—40℃時,包細胞吞噬功能強,可以殺滅大部分細菌。中性粒細胞可制造更多過氧化離子和更具活性的干擾素。此時,細菌和病毒的復制會因此直接受到抑制。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在發燒
發燒,醫學稱發熱,通常以小兒腋下體溫來衡量。低熱為37.4℃—38℃,中等度熱是38℃—39℃,高熱39℃—41℃,超高熱超過41℃。一般肛溫測出高,口溫次之,腋下溫度低,差異范圍在0.3℃—0.5℃之間。
但孩子的體溫,尤其是新生兒的體溫,會受氣溫影響而波動。所以兒童體溫略高于正常時,不僅要看溫度本身的高低,還要密切觀察,分析孩子的綜合狀態。如呼吸道是否有咳嗽、鼻塞等癥狀,消化道有沒有拉肚子、腹痛、腹瀉,泌尿系統有無尿急尿頻尿痛,是否流鼻涕、打噴嚏、咽痛等。
后,要結合孩子的精神狀態。如果其精神好、活蹦亂跳,即使體溫短時間升高,也不用擔心,可以先觀察一兩天。
為什么孩子體溫會反復
這和導致孩子發熱的病原體有關。在兒科門診中,80%—90%都源于病毒感染。病毒進入人體后,會寄生在呼吸道上皮細胞,借助細胞來進行繁殖。繁殖到一定程度后,病毒就會把細胞破壞掉,一批病毒因此釋放出來,或是感染周圍的上皮細胞,或是往下呼吸道進軍,甚至可能發展到肺里。機體為了“迎戰”這些病毒,就會把體溫調節上去。
病毒是一波波釋放的。這也就導致了孩子體溫會反復,明明早上退燒了,下午可能又會發燒。正常情況下,病毒進入人體三五天后,人體產生抗體,病毒趨于衰竭,體溫就會逐漸正常。
孩子感冒發燒了,怎么辦
感冒發熱一般需要3—5天,才能緩解。不建議一燒起來,就送往醫院。此時,家長應先在家采取幾招簡單的退燒法。
1.多休息、多喝水、多排尿、多出汗。
2.物理降溫,用37℃左右的溫水擦拭孩子身體或洗澡。
3.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暢;4.維持家中客氣流通,室溫以25—27為宜;5.衣著被褥要適宜,脫掉過多的衣物。
同時密切關注孩子的精神狀態,有沒有出現呼吸道、消化道等其他表現。一旦癥狀加重,應及時就醫。
什么時候要用退燒藥
不少家長誤以為,發燒會燒壞腦子,退燒藥要趕緊用。所謂“燒壞腦子”,是極小概率事件,且不是發熱本身引起的。其中多是病毒、細菌作祟,而引起相關炎癥。
一般,體溫超過38.5℃,才需要考慮用退燒藥。兒童有癲癇或發熱驚厥史者,可在38℃時就用藥。用藥后,要讓孩子多喝溫開水,以利藥物吸收和排泄,減少藥物毒性。
兒童或家庭成員有解熱藥過敏史者,不要用退熱藥。需要提醒的是,盡量少打退燒針,一方面會損傷臀大肌,另一方面降溫太快、出汗過多,可導致虛脫。
什么是高熱驚厥
高熱驚厥多發生于3歲以內。若父親原有驚厥史,孩子出現這一癥狀的幾率較大。
多數情況下,高熱驚厥會出現在發燒第一天,孩子會脖子往后仰,四肢抽搐。持續5分鐘左右,多數孩子會自行恢復,且自行睡熟。高熱驚厥對會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而減少,且不會對孩子有太大影響。處理時,重要的是不要讓孩子誤吸吐出來的東西,應把孩子的頭側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