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腹瀉如何調理
1、及時補充液體
護理拉肚子病兒時要注意及時補充液體,防止因大便中的水分丟失過多而發生脫水。可以隨時喂水、米湯、果汁,好喂服口服補液鹽。口服補液鹽內含有葡萄糖、氯化鈉、氯化鉀、枸櫞酸鈉等成分,可補充因拉肚子、嘔吐所丟失的電解質及體液,調節人體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現各和藥店均可提供此藥。服用方法是將一小袋口服補液鹽溶于500毫升溫開水中,在一天內分多次服用。服用量的多少以“丟失多少,補充多少”為原則。
2、飲食原則
對于拉肚子病兒的飲食原則是:調整飲食、繼續進食。母乳喂養的繼續母乳喂養,若病兒不是母乳喂養的可用病兒日常食用的奶或奶制品繼續喂養。6個月以上病兒可繼續吃已習慣的平常飲食,如粥、面條、雞蛋、蔬菜等。但加工要細、碎使之容易消化,避免在拉肚子時變化食物品種或給不易消化食物。
3、做好消毒
拉肚子也分很多種類型,如果寶寶是感染性的,那么就一定要把寶寶使用的器具消毒干凈,比如水杯、碗筷之類的。
4、做好臀部護理
病兒每次大便后應及時更換尿布,并用溫開水沖洗肛門及周圍,預防發生臀紅及泌尿系感染。如已形成臀紅,可涂鞣酸軟膏或金霉素魚肝油等。
5、注意觀察
護理過程中應注意觀察并記錄大便次數、性狀、顏色及量的變化,為醫生制定治療計劃提供依據;還要注意觀察病情,如果病兒在家治療護理期間病情不見好轉,出現多樣便次數頻繁,口渴明顯、雙眼凹陷、尿量明顯減少等脫水表現及高熱等癥狀,應帶孩子到做進一步治療。
6、緩解腸痙攣,減輕腹痛
拉肚子的病兒往往因腸痙攣引起腹痛,進行腹部保暖可以緩解腸痙攣,達到輕疼痛的目的。要蓋好腹部,防止受涼;還可用熱水袋熱敷;喝些熱飲料或用溫手揉摸病寶寶腹部。
寶寶腹瀉的主要癥狀
腹瀉的主要癥狀表現
(1)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癥狀,如咳嗽、鼻塞、流涕,半數患兒還會發熱(常見于病程初期),一般為低熱,很少高熱。
(2)寶寶會出現大便次數超多,大約一天10次左右。而且大便的會帶有粘液,無明顯的臭味。
(3)半數患兒會出現嘔吐。嘔吐癥狀多數發生在病程的初期,一般不超過3天。
(4)腹瀉重者可出現脫水癥狀,如口渴明顯,尿量減少,煩躁不安。
(5)病程有自限性,病程一般5-7天,營養不良、佝僂病和體弱多病者,腹瀉的時間可能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