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提抗力是很弱的,有些新生兒生下來會有肺炎,那么新生兒肺炎有哪些種類的呢?新生兒肺炎治療方法有哪些呢?新生兒肺炎怎么辦呢?下面大家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新生兒肺炎根據病因不同可分為:新生兒吸入性肺炎和新生兒感染性肺炎。前者又可分為羊水吸入肺炎、胎糞吸入性肺炎、乳汁吸入性肺炎。新生兒由于吸入羊水、胎糞或乳汁后引起肺部化學性炎癥反應/繼發感染統稱新生兒吸入肺炎。臨床除有氣道阻塞、呼吸困難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征外,胸片表現為持續時間較長的肺部炎癥改變。吸入物的性質、量以及吸入深度不同,臨床表現也各異。新生兒感染性肺炎,可發生在產前、產時或生后。
而在不同階段新生兒肺炎的癥狀以及治療方式也是不一樣的,那么到底怎么區分呢?
1.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新生兒由于吸入羊水、胎糞或乳汁后引起肺部化學性炎癥反應/繼發感染統稱新生兒吸入肺炎。
(1)羊水吸入肺炎
在明顯的宮內缺氧所引起的胎兒窘迫,出現喘氣時,由于羊水內的脫落上皮細胞阻塞末端氣道而引起呼吸困難,繼之出現肺部化學性炎癥改變或繼發感染。
(2)胎糞吸入性肺炎
在>42周胎齡分娩者,羊水胎糞污染發生率超過30%,在<34周者極少有胎糞排入羊水。羊水胎糞污染曾被作為胎兒宮內窘迫的同義詞,但其與Apgar評分、胎心異常、臍血pH等不十分相關,因此羊水胎糞污染伴胎心異常是胎兒窘迫和圍產期出現并發癥的標志。
胎糞吸入性肺炎,這種先天的新生兒肺炎是難以避免,孕婦只有在懷孕的時候盡量保持自身的身體健康。
胎兒正常的宮內呼吸活動不會導致胎糞的吸入,而在明顯的宮內缺氧所引起的胎兒窘迫,出現喘氣時,可使胎糞進入小氣道或肺泡。臨床有嚴重的羊水胎糞污染、胎心過快、臍動脈pH值低等都提示有胎糞吸入的可能而需積極干預。
如宮內已有胎糞吸入或有羊水胎糞污染而生后大氣道胎糞未被及時清除,隨著呼吸的建立胎糞可進入遠端氣道,胎糞首先引起小氣道機械性梗阻,當完全梗阻時可出現肺不張;當胎糞部分阻塞呼吸道時,可產生活瓣樣效應,氣體易于吸入而不易呼出,出現肺氣腫,進一步可發展為縱隔氣腫或氣胸等氣漏。由于吸入的胎糞對小氣道的刺激,可引起化學性炎癥和肺間質水腫;化學性炎癥時肺氣腫可持續存在而肺萎陷更為明顯。胎糞中引起表面活性物質滅活的成分有溶蛋白酶、游離脂肪酸、膽鹽、胎毛等多種物質可使肺表面活性物質滅活。
在窒息、低氧的基礎上,胎糞吸入所致的肺不張、肺萎陷、化學性炎癥損傷、肺表面活性物質的繼發性滅活可進一步加重肺萎陷、通氣不足和低氧。從而使肺血管不能適應生后的環境而下降,出現持續增高,即新生兒持續肺動脈高壓。約1/3的患兒可并發此癥。
上述小編介紹的就是胎糞吸入性肺炎,那么對于它是如何產生的,大家看了小編的介紹都了解了吧!
(3)乳汁吸入性肺炎
早產兒或患支氣管肺發育不良者易發生胃內容的反流吸入;在吞咽障礙、食管閉鎖或氣管食管瘺、嚴重腭裂或兔唇者每次喂養的量過多等也易發生乳汁吸入。吸入前由于局部刺激,引起會厭的保護性關閉,患兒出現呼吸暫停,臨床表現為呼吸道梗阻癥狀;吸入后出現呼吸窘迫和相應的X線片肺部浸潤灶,臨床表現與感染性肺炎常難以鑒別。由于肺水腫、出血等使肺順應性降低,也可繼發細菌感染在乳汁吸入性肺炎,氣管吸出物可見乳汁或見帶脂質的巨噬細胞。
2.新生兒感染性肺炎
產前及產時感染由羊水或血性傳播,致病的微生物與宮內吸入污染羊水所致肺炎相仿,細菌感染以革蘭陰性桿菌較多見,此外有B組鏈球菌、沙眼衣原體、解脲脲原體及CMV(巨細胞病毒)等病毒。產后感染以直接接觸嬰兒者患呼吸道感染時易傳給新生兒;臍炎、皮膚感染和敗血癥時,病原體經血行傳播至肺而致肺炎;醫用暖箱、吸引器、霧化吸入器、氣管插管等消毒不嚴格,醫護人員無菌觀念不強、洗手不勤,輸入含有CMV、HIV等病毒的血制品等,均可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