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補鈣誤區
寶寶的身體各個部位都在生長發育,所以對營養和鈣的補充是至關重要的。那怎樣才能更好的給寶寶補充鈣質呢?大家平時給寶寶補鈣有什么誤區嗎?
1、補鈣不是多喂鈣片,并且不能混在奶中吃
服鈣片時應適量口服魚肝油等維生素D制劑,或者讓孩子多曬太陽,否則,就是吃再多的鈣片,孩子照樣會缺鈣。混在食物中的鈣片只能吸收20%。正確的方法是,在喂奶后1~2小時再給孩子喂鈣片。
2、沒必要非買鈣保健品,而且未必人人都需要補鈣
兒童補鈣一般都是以食補為主,所以沒有必要買鈣保健品,而且,我國居民攝鈣量地區差異很大,并非人人缺鈣。
3、補鈣對骨愈合沒多大幫助,而且鈣劑不是含維D越多越好
通常情況下,骨折的小兒體內并不缺鈣,因此無需補鈣。由于骨折的小兒活動減少,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增加,骨骼對鈣的利用反而會受到抑制。中消協提醒消費者,慎服大量添加維生素D的補鈣劑,服用過量會產生積蘊中毒現象。
4、補兒別忘了補母
準媽媽膳食中鈣的含量不足,不僅母親會發生小腿麻木、抽筋等癥狀,新生寶寶還可能發生先天性佝僂病。
5、嬰兒補鈣更要慎重
新生寶寶還是母乳喂養的好,母乳含鈣量雖沒有牛奶多,但由于人乳中鈣、磷比例適宜,其比例為 2:1,易于吸收;而牛奶含鈣、磷雖多,但磷過高,吸收較差,所以牛奶喂養兒的佝僂病發病率比母乳喂養兒高。
6、不易入睡、夜驚、夜啼,不是寶寶缺鈣的表現
不易入睡的寶寶有很多原因,幾乎都跟缺鈣無關。年齡在三個月之前,也許是生理或心理引起的腸絞痛;七八個月大的寶寶,通常是分離焦慮的開始,和媽媽同床共眠也許就可解決問題;更大的孩子夜驚,則像是夢游一樣,不需要擔心,只要白天少看一些太刺激的電視/電玩,就可以改善。
7、夜間盜汗,也不是缺鈣的表現
嬰兒的自主神經還未成熟,因此常常晚上熟睡時,會盜汗&手腳冰冷,這都是正常的反應。有些寶寶甚至盜汗至枕頭全濕,可是摸摸手腳,卻又是冰冷的,害得爸爸媽媽不知道該脫衣物,還是添加衣服。解決的方法是,不論室溫高或低,爸爸媽媽穿幾件覺得舒服,寶寶就穿幾件。孩子的床可以鋪上毛巾或保潔墊,盜汗全濕,就抽掉換一條新的,不需要叫醒寶寶。
8、煩躁、愛哭鬧、坐立不安,趕快看醫生
寶寶沒由來的哭鬧,除了心理因素造成的腸絞痛之外,通常是真的生病了,比如說牛奶蛋白過敏,胃食道逆流,中耳炎,泌尿道感染…等等。總之快去看小兒科醫師就對了,在家亂補鈣片是沒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