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前分娩
Rh陰性孕婦既往有死胎、流產史,可取母親的血做免疫學檢查,如查出抗體陽性時應對孕婦逐月追蹤檢查抗體效價的變化,本次妊娠中Rh抗體效價由低升至1∶32或1∶64以上,測定羊水膽紅素值增高,且羊水磷脂酰膽堿/鞘磷脂比值>2(提示胎肺已成熟)者,可考慮提前分娩,以減輕胎兒受累。
2、反復血漿置換
對重癥Rh溶血病孕婦產前監測血Rh抗體滴定不斷增高者,可給予反復血漿置換治療,以換出抗體。減輕胎兒溶血。
3、宮內輸血
胎兒水腫,或胎兒Hb<80g/L而肺尚未成熟者,可行宮內輸血,直接將與孕婦血清不凝集的濃縮紅細胞在B超監護下注入臍血管。
4、藥物
自妊娠4個月起,可口服中藥益母草、當歸、白芍、廣木香,每天一劑,直至分娩。對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孕婦可給中藥如茵陳等預防。孕婦在預產期前1~2周口服苯巴比妥90mg/d,以誘導胎兒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產生。
5、終止妊娠
應給孕婦做綜合性治療,以減少抗體產主,必要時應終止妊娠。
出生后
Rh陰性婦女在娩出Rh陽性嬰兒72h內,應盡早肌注抗RhDIgG300g,以避免被致敏;下次妊娠29周時再肌注300g效果更好。
對Rh陰性婦女的流產者,產前出血、羊膜穿刺后或宮外孕輸過Rh陽性血時,應肌注同樣劑量。
母親O型、父親AB型嬰兒易發病
新生兒溶血病的原因主要分為兩種
ABO血型系統不合,Rh血型系統不合。在我國,常見的是ABO血型系統不合,尤其是母親血型為O型、父親是AB型的時候,因為這樣血型的父母生出的孩子,血型不是A型就是B型,很容易發生溶血病。
專家介紹,雖然胎兒在母親體內依靠母親供應營養,但是母親和胎兒之間有一道“胎盤屏障”,這道屏障可以保護母嬰血液不會“相互來往”。
但是仍有少量的嬰兒紅細胞會滲入母體循環,由此導致了抗體產生,母親的血液也會有少部分血液進入胎兒體內。母親一般不會受到溶血的影響,而這兩種不同的血液在孩子身體里則可能“打架”,從而引起溶血病。
當然,也不是所有母嬰血型不合的孩子體內都會出現“打架”現象,因為等到孩子出生之后,嬰兒體內的來自母親的帶有抗體的血液就會在一定時間內代謝耗盡,孩子很快會恢復正常。
所以,O型血的準媽媽照樣能夠懷孕生孩子。不過,一些較為嚴重的溶血病可能會導致流產或者死胎,如果有些年輕夫婦遇到莫名其妙的反復流產或死胎時,就需要考慮是否有溶血的原因在里頭。
另外一種溶血病發生在母嬰Rh血型不合,漢族人群中發生該病的幾率比較小。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想必大家對于寶寶溶血也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了吧,新生兒溶血病癥是寶寶在剛出生的時候容易出現的情況,所以孕婦在生產前應該做一個產前檢查,這樣就能及時了解寶寶的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