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呼吸不規律
怪現象4 呼吸不規律
解密:正常新生兒出生后,立即開始呼吸。由于新生兒的鼻腔、咽、氣管、支氣管均較狹小,胸部的肌肉尚不夠發達,肺部彈力組織發育也不完全,因此,新生兒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以腹式呼吸為主,而胸廓運動較淺,呼吸時肚子一鼓一癟,看起來好像是用肚子在呼吸。
根據這一特點,可以通過看寶寶腹部運動來數呼吸次數。新生兒呼吸時,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氣量較少,但他們機體所需的氧氣量并不少,所以只好通過加快呼吸頻率來彌補每次吸入氣量的不足。正常新生兒每分鐘呼吸35~45次。由于新生兒呼吸中樞還不夠健全,所以會出現呼吸節律不規則,有呼吸深淺交替或快慢不均的現象,入睡后更明顯,這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寶寶呼吸暫停超過20秒或者出現臉色發青、發紫的現象就要及時去醫院看醫生。
怪現象5 全身脫皮
解密:這是大部分新生兒都會出現的現象,寶寶出生以前,都是泡在子宮的羊水里,溫暖濕潤,而出生以后,外界環境干燥,加之皮膚表皮層和真皮層發育薄和結構疏松,更容易丟失水分,而此時的寶寶新陳代謝又比較旺盛,所以皮膚容易出現干燥脫水,表皮層就容易脫落,這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父母不必擔心,也可以在洗澡后給寶寶的全身涂抹滋潤的護膚油,保持皮膚的滋潤。隨著寶寶皮膚屏障功能的逐漸完善,這種現象就會得以緩解。
4睡覺時“一驚一乍”回頂部
怪現象6 睡覺時“一驚一乍”
解密:之所以會有這種現象是因為寶寶的大腦皮層發育還不完善,不能很好地處理外界的刺激。
通常情況下,一個成熟的大腦,不僅能接收外界的信息和刺激,同時會將這種刺激傳導到相應的器官進行處理。比如我們成人聽到雷聲立即會對這種聲音做出反應,“告訴”大腦,這是雷聲,不必太擔心。但在大腦皮層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寶寶雖然接收了外界的刺激,卻不能很好地將這種刺激傳遞給相應的器官并進行處理,反而是把這種刺激“泛化”了,也就是全身的肌肉都對這種刺激做出收縮的回應,表現出來就是我們看到的“一驚一乍”。
除了這個原因以外,寶寶淺睡眠的時間較長也是原因之一,淺睡眠的時候,大腦皮層更容易感知到外界的刺激,并做出全身的反應,而成人的潛睡眠時間要明顯減少,出現“一驚一乍”現象的幾率也很少。
怪現象7 大口吐奶
解密:吐奶是6個月以內嬰兒比較常見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寶寶的胃與成人的胃不同。
寶寶的胃還是水平的,而我們成人的胃是垂直的,按照比較傳統的說法就是寶寶的胃比較“淺”。而且食管的括約肌發育也不成熟,這就容易導致寶寶出現“胃食管反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吐奶”。
當寶寶吐奶以后好的辦法就是立即將寶寶的小臉掰向一側,讓反流的奶液順著寶寶的嘴角流出來。切忌將寶寶立即抱起,因為這樣可能會導致殘留在寶寶咽部的一部分奶液倒灌進氣管,嗆到寶寶。如果寶寶大口吐奶的現象比較頻繁,建議采取少量多次的喂奶方式,不要喂得過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吐奶現象的發生。約在6個月以后,隨著輔食的添加以及寶寶胃腸道發育成熟,吐奶的現象也會逐漸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