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紫砂七老到后起之秀
紫砂是門傳承的手藝,在已故紫砂藝術家作品日益稀少的情況下,中青年紫砂新秀成為市場關注的下一輪熱點。宋寧頡介紹,中青年紫砂藝人主要集中在兩個群體:一是近年來不斷涌現的、國家承認的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群體;二是那些知名大師培養出的高徒。“關注中青年紫砂藝人,尤其是那些具有深厚實力,但還未被市場廣泛關注的紫砂藝術家,被視為繼明清老壺、‘紫砂七老’之后的另一大價值洼地。”宋寧頡說。
在劉培金看來,第一、二、三代很多紫砂藝人的壺已經進入“賭”的階段。“建議中青年收藏家不要參與,最好的收藏對象是同齡人的作品。” 在他看來,“年輕的、40歲左右的紫砂壺創作者,其作品不但繼承了傳統,而且融入了個人的創意和氣質,是紫砂壺發展的新階段,也有可能成為新的里程碑。”
中國傳統工藝研究會會長馮立昇也認為,很多年輕紫砂壺創作者的作品是融合紫砂歷史底蘊和藝術家自身修養的獨到之作。“中青年紫砂藝術家作品以其良好的題材、創新的制作工藝及獨特高雅的品質,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他們在某些方面有突破和創新,但有的工藝還有欠缺,未來有待提高。”
從價格來說,年輕紫砂壺創作者的作品價格泡沫較小。宋寧頡表示,一方面,市場上的老壺難覓,而且已經上升到天價,當代大師壺的泡沫進一步加劇。而青年紫砂藝人的作品價格大都在千元以上、10萬元以下,具有大眾認可度,且具有一定成長性。“在市場回調時期,我們倡導回歸工藝品的實用性,使價格和價值相匹配,讓消費者和收藏者有所期待。”
從何尋找價格洼地
宋寧頡表示,他們在選擇年輕紫砂藝術家作品時,首先會考察紫砂藝人具有怎樣的傳承關系,既包括師承關系,也有風格派別的傳承。最重要的是作品本身,他們更喜歡既有傳統的一面,又具有創新色彩的作品。除了選取那種在造型上追求變化的作品,還會挑選在泥料、裝飾、雕刻等方面展開探索的佳作。此外,藝術家人品的考量也很重要,要選那種認認真真研究紫砂壺藝術,不托市、不招搖的藝術家的作品。
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鑒定委員會副會長曹靜樓從以下幾點確定一把好壺的標準:首先,作品一定是要純手工制作,而且一定是藝術家本人親制;其次,要求用原礦紫砂泥作為原料,以保證紫砂壺的密度;再者,注重紫砂壺的器形,壺形要渾厚大氣、雍容端莊,弧線過渡自然清晰,有獨特韻味,能彰顯一定的歷史文化品位。最后,藝術家的技藝要精湛,做工要精細,對細節的處理要完美、到位,從而保證整件作品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