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宮
太清宮位于山東青島東50里嶗山老君峰下、嶗山海灣之畔,是嶗山歷史悠久、規模大的一處道教殿堂,迄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
嶗山地處海濱,巖幽谷深,素有“神窟仙宅”之說。嶗山方圓百里,宮觀星羅棋布,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其中以太清宮負盛名。
據記載,漢時有江西瑞州府張廉夫棄官來嶗山修道,筑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名“三官廟”。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道士李哲玄來此修建殿宇,供奉三皇神像,名“三皇庵”,后稱“太清宮”。金章宗明昌年間,全真道士丘處機、劉長生等曾在此弘闡全真道。劉長生在此創全真隨山派,信眾甚多,太清宮便成為道教全真隨山派之祖庭。
三官殿是嶗山早的道教廟殿,為布局工整的三進殿院,大門朝東。在我國北方,絕大多數的廟堂大門都是朝南開的,因為坐北面南象征著。
嶗山是道家仙境,不講究權勢,在這里把門向東開是表示對客人的尊重。
三官殿的主殿屬單檐硬山式磚石結構殿堂,頂面覆以黑色板瓦和筒瓦,匾額為木雕篆書體長方形,是標準的宋代建筑。
從宋代至今,三官殿經歷過無數次修繕,卻總是保留著宋代建筑的基本特點和風格,雖不是富麗堂皇,卻不乏古樸莊嚴,是典型的道教殿堂。
濱海步行道
濱海步行道,位于青島市,開放式景點,西起團島環路,東至石老人,全長約36.9公里。
濱海步行道將該市棧橋公園、海軍博物館、小青島公園、魯迅公園、第一海水浴場、八大關風景區、五四廣場、石老人海水浴場等主要旅游景點串聯在一起,形成一條獨具特色的海濱風景畫廊。
八大關風景區
八大關風景區,位于匯泉灣東部,是我國的療養區,面積70余公頃,十條幽靜清涼的大路縱橫其間, 是能體現青島"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特點的風景區。
所謂"八大關",是因為這里有八條馬路(現已增到十條),是以長城八個關口命名的,即韶關路、嘉峪關路、涵谷關路、正陽關路、臨淮關路、寧武關路、紫荊關路、居庸關路。
八大關風景區是一處將精湛的世界建筑藝術與獨具匠心的庭院綠化完美結合的休閑勝境。
這里南瀕大海,太平角、匯泉角拱衛左右,湛山、太平山環列。因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這里初開發時,只有八條以我國關隘命名的大道而得名,故統稱為八大關。
解放后,雖然八大關的道路增加至十條,但稱謂卻依然故往。十個關名分別是:山海關、正陽關、嘉峪關、武勝關、紫荊關、寧武關、居庸關、韶關、函谷關和臨淮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