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旅游美食和特產
酥鍋
山東淄博人對于過年(春節),特別的重視。過去人窮,過年也特別的隆重----早早的就準備年貨,早早的就開始準備年節大菜,在各種各樣的博山年節菜中,有一道菜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的“博山酥鍋”。
春卷
做法是用烙熟的圓形薄面皮卷裹餡心,成長條形,然后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浮起而成。餡心可葷可素,可咸可甜。品種有韭黃肉絲春卷、薺菜春卷、豆沙春卷等。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春盤始于晉代,初名五辛盤。五辛盤中盛有五種辛葷的蔬菜,如小蒜、大蒜、韭、蕓薹、胡荽等,是供人們在春日食用后發五臟之氣用的。
唐時,春盤的內容有了變化,春盤的內容更趨精美。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已經出現將春餅卷裹餡料油炸后食用的記載。類似記載,明代食譜《易牙遺意》中也有。到了清代,已出現春卷的名稱。制作春卷,一般要經過制皮、調餡、包餡、炸制4道工序。
德州扒雞山東歷史傳統名吃——五香脫骨扒雞,早創產于禹城,因其工藝獨特、用料考究、肉爛脫骨、營養豐富等特點而遠近聞名。據傳乾隆年間就盛傳全國,被列為山東貢品之一。1919年載入《山東各縣鄉土調查錄》,列為《中國名菜譜》145中名菜之首,并有“脫骨扒雞、宗法禹城”的記載。
武城旋餅
旋餅是山東武城傳統名點。相傳崇禎17年春,李自成攻打北京,路經武城,聞香下馬,帶領身邊隨從徑入小小的餡餅棚,飽餐之余,興致勃勃地看了餡餅師傅的旋轉技藝,說“你閃持著餡餅牌子,看這做法豈不是旋餅嗎?”于是,武城旋餅因此而得名。
武城旋餅選料精良,面要上等,肉要瘦肉,其制作更加講究,和面要根據四季溫度的不同掌握軟硬,并反復揉捏,餡有豬肉的、羊肉的、牛肉的,也有雞蛋的,厚如指,大如盤,色澤褐油亮,外皮油酥焦脆,內餡松軟香嫩,肥而不膩,清香可口,愈吃愈香,回味無窮。
清油盤絲餅
清油盤絲餅之所以叫“清油”,是相對葷油而言,用花生油來煎烙的。“盤絲”才是此餅的造型特色。它是以抻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精細面食品。制作時把面抻至極細,細如銀絲,達千余根,再盤成圓餅形,放油中半煎半烙使之變熟。然后,提起中間把餅拉散,散放盤中,撒上青紅絲、白糖即成。盤絲餅外焦里嫩,金絲均勻,味甜爽口,是宴席上的佳品點心。特點:外焦里嫩、金絲均勻,味甜爽口,條細均勻,絲不并、不斷、不亂。
糖醋煎餅
糖醋煎餅主要原料為小米。由于放入的香料不同,味道各異,有花生、栗子、菠蘿、香蕉、薄荷、玫瑰等不同味道特點,薄而酥脆,香甜不膩,色澤金黃,品種多樣,營養豐富,容易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