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度假”的菜肴要立足農村,就地取材,盡量采用農家特有的、城里難以見到的烹飪原料。除了農村特有的土雞、土鴨、老臘肉、黃臘丁以及各種時令鮮蔬外,還應廣泛采用各種當地土特產。
6、農家特色
“鄉村度假”的主食也應該充分體現出農家的特色。
例如,“鄉村度假”的米飯就不應該是純粹的大米飯,而應該做成諸如“玉米粒燜飯”(俗稱“金裹銀”)、“臘肉豌豆燜飯”、“紅苕(或南瓜)燜飯”、“豇豆(或蘿卜絲)燜飯”等等。
其實,這些飯既有農家特色,又好吃,而且成本不高。“鄉村度假”的小吃和面點也不能搞得和城里一樣,而是應當突出農家特色,搞一些諸如涼粉、涼面、鍋攤(薄煎餅)、發糕、葉兒粑、粽子、土豆餅、紅苕餅、玉米餅、以及煮玉米、煮紅苕、煮土豆之類的小吃和面點。
7、多種菜肴
要根據不同的消費對象和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安排菜肴。來“鄉村度假”消費的人各種各樣:有男人、有女人、有年輕人、有中老年人、還有小孩,有工人、有職員、有干部、有企業家,還有文化人等;消費者也有各種各樣的情況:有一兩個兩三個人來的,也有十個八個甚至幾十個人來的;有只點幾個菜的,也有包上一桌甚至幾桌的;有只吃一餐的,也有住上三五天甚至十天半月的,等等。
因此,“鄉村度假”菜肴就應當根據不同的消費對象,并針對消費者的不同情況,靈活變化、合理安排。
例如,男人一般都要喝酒,可以多安排一些大菜,女人、小孩不喝酒,則可以多安排一些小吃;工人、職員可以多安排一些經濟實惠的菜,干部、企業家、文化人等可以多安排一些檔次稍高且比較有特色的菜;用餐少的可以盡量安排特色菜;多的則可以面面俱到,各種菜肴都安排。
對于那些要住上十天半月的消費者,所安排的菜肴可盡量做到“家常”,使人看起來像居家過日子的樣子。
8、質量標準化
農家餐館的菜單要相對穩定,同一時期的招牌菜和特色菜量要大小多少都差不多,同一道菜不能今天用盤子裝,明天用大碗裝,同時口味也要盡量統一。
農家餐館要體現經濟實惠意識。工薪階層是游客的主力軍,經濟實惠、物美價廉是大多數游客消費的常規心理。因此,農家餐館要多利用本地優勢,多用自種的瓜果蔬菜,降低單位菜品的價格,從而讓惠于游客,也給農家餐館帶來更多的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