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托喀西”馕和其他馕時,不僅要放油、蛋、糖等原料,還要在表面上撒些“斯亞旦”(黑草籽,很像黑芝麻),這種馕不僅味道好,而且長時間保存不會變質。所以維吾爾族人出差,上遠路都帶這種馕,喝點茶水,吃些“托喀西”馕馬上可以充饑,這真是一種理想的方便餐。傳說當年唐僧取經穿越沙漠戈壁時,身邊帶的食品就是馕。
米腸子和面肺子
米腸子和面肺子是利用羊的下水做的一道名撰。深受維吾爾、回等少數民族的歡迎。它以羊肉的內臟作原料 烹制而成,因其選料嚴格,制作費工,上市量少,故知者不多。
烤包子
烤包子,(維語叫"沙木薩"和薄皮包子(維語叫"皮特爾曼吐")是維吾爾族同胞喜愛的食品。城鄉巴扎的飯館、食攤,多銷售這兩種食品,類如北京夾肉燒餅和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一樣,很受顧客歡迎。有趣的是,當薄皮包子蒸熟揭籠或烤包子從馕坑取出那陣子,廚師常提高嗓門,拉著聲喊:依布拉音.艾利克斯拉木包子哎"。
據說這個依布拉音.艾利克斯拉木是幾百年前的名廚,他做的烤包子、薄皮包子真是譽冠西域。于是后人就拿他的名字作為招徠顧客的牌子。
手抓飯
手抓飯介紹是糕點主食菜譜之一,以羊肉為制作主料,羊肉抓飯的烹飪技巧以燜菜為主,口味屬于清香味。
羊肉抓飯的特色:羊肉入味,胡蘿卜和葡萄干軟中帶甜,米飯浸透各種香味。吃抓飯有一定講究,傳統習饋是,先邀請客人們坐在炕上,當中鋪干凈餐布。隨后,主人一手端盆,一手執壺,請客人淋洗凈手。待全部客人凈手完畢后,主人端來幾盤抓飯,按2—3人一盤的間隔置放在餐布上,客人們一番謙讓后,即用手從盤中抓吃。用手指將米團成小堆后送入口中。
抓吃時,務必注意,不得洋洋灑灑。抓飯之名由此而來。但一些家庭招待漢族客人,也有例外,備有小勺。
大盤雞
大盤雞是新疆地區很普通的一道美食,基本家家都會做,而且在招待遠方來的客人的時 候大多也做這道菜,也很符合其他民族同胞的口味。
油塔子
顧名思義,油塔子形狀似塔,是維吾爾人喜愛的面油食品。一般做早點配合粉湯吃。塔子色 白油亮,面薄似紙,層次很多,油多而不膩,香軟而不沾,老少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