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常識
去寺廟旅游那么關于寺廟的佛教常識就是應該要知道一些的,那么都有哪些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常識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就是一下吧!
游覽寺廟應知道的佛教常識
三門殿——寺院的大門一般都是三門并立,中間一大門兩旁各一小門,所以稱三門殿。三門殿內門的兩旁樹兩大金剛像,手持金剛杵,此即警衛(wèi)佛的夜叉神,又名“執(zhí)金剛”。傳說佛有五百執(zhí)金剛隨從,主要者名“密跡金剛”。
世俗稱此像為“哼哈二將”。其實,佛經中并無此稱呼。
天王殿——三門內的第一重殿,殿中間供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像后供韋馱天,面向北。東西兩旁供四大天王像,東方天王名“提多羅咤”(“提多羅咤”意為持國——即能護持國土,是帝釋天的主樂神),手持琵琶,護東方“弗提婆”(勝)洲人民;南方天王名“毗琉璃”(意為增長,能使他人善根增長),手中持劍,護南閻浮提(勝金)洲人民;西方天王名“毗留博叉”(意為廣目,能以凈眼觀察護持人民),手中纏繞一龍,護西瞿耶尼(牛貨)洲人民;北方天王名“毗沙門”(意為多聞,有大福德,護持人民財富),右手持傘,護北郁單越(勝處)洲人民。世俗稱為“四大金剛”。其實,并無此說法。金剛,天王不可混淆。
彌勒菩薩名“阿逸多”,釋迦牟尼弟子,南天竺人,后來由人間生在兜率天內院中教化菩薩。也有把布袋和尚稱為彌勒菩薩的,源自浙江(圖庫)奉化在五代時有一僧人常攜布袋,教化群眾,頗受群眾信仰,臨終時說了一首偈語:“彌勒真彌勒,分勝百千億,時時示時人,世人自不識。”,因此,人們認為彌勒佛就是彌勒菩薩的化身。
韋馱天——傳說唐道宣律師曾與天人會談,說及南方天王部下有一位韋將軍常周行東南西三洲(北洲無出家人),護助諸出家人。宋代以后,便在寺中塑了韋天像,又和佛經中所說韋托天相混,一般稱為韋馱菩薩。
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即是正殿,或稱大殿。大雄是稱贊釋迦牟尼佛威德高尚的意思。
釋迦牟尼佛——佛教的教主,二千五百年前印度釋迦族的一位王子出家成佛,教立了佛教,所以稱為釋迦牟尼佛。一般多在釋迦牟尼佛像旁塑有兩位比丘立像,其中年老者名“迦葉尊者”,佛涅槃以后后世稱他為初祖;年輕者名“阿難尊者”,迦葉尊者涅槃以后后世稱他為二祖。
俗稱釋迦牟尼佛為如來佛,這是不對的,因為如來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稱,并不是說某佛。就像先生閣下不能說明是某人一樣。
旅游的好處
1、緩解工作、學習的壓力,使精神得到徹底放松,旅游是在沒有工作或學習的情況下進行的,并且是去一個新的地方,因而完全拋開了原來的生活及環(huán)境,使精神得到了徹底的放松!
2、給人帶來無窮的快樂和幸福!旅游的過程雖有點累,但其實充滿了快樂。看風景、品美食、住賓館、賞民俗、聽故事,哪一樣不給人帶來無窮的快樂和幸福?一次旅游歸來,常常讓人興奮好多天!
3、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和見聞,通過旅游,人們不僅可以親眼觀察到美麗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還可以了解到各地不同的氣候、動植物和特產,親身體驗到各地不同的民風民俗、飲食習慣和宗教信仰,還可聽到各種不同的傳說、典故和逸聞異事,讓人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和見聞!每一次旅游,都能給人帶來新的新的感受,新的知識和見聞。
4、廣交朋友,旅游一般是以團隊進行的。幾天或十幾天的行程下來,人們由不熟到熟,志趣相投的自然成了朋友。雖然日后不見得有什么幫助,但至少能給人帶來快樂和美好的回憶。
結語:人們喜歡旅游是因為旅游可以給我們帶來的好處非常之多,我們在旅途中的感受會因為不同的地點或是不同的時間而有所不同。在世界上有一些寺廟是非常令人驚奇的,而本文就為大家盤點了12大這樣的寺廟,若是你喜歡寺廟旅游的話就可以去看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