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的婺源鄉村你能感受到溫暖,這個季節的顏色充滿了希望。很多朋友想到婺源,有名的就是那滿山黃燦燦的油菜花。黃色是婺源給那些沒去過的旅人的第一印象。而婺源的紅色其實也同樣有名。每到瑰麗多姿的秋天,婺源就是一塊天然的調色板,色彩炫目得讓人心醉。金秋時節,層林盡染,依山傍水的徽派古村落形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水墨山水畫,顯得靜謐悠遠。婺源的紅葉在白墻灰瓦的映襯下更是分外耀眼。
想看婺源油菜花,就該在3月去游玩,每當春暖花開,百花盛開,你除了能欣賞到粉紅的桃花、潔白梨花,還有漫山遍野,金燦燦的油菜花中,掩映著白墻灰瓦的徽派建筑。置身江嶺萬畝梯田,黃燦燦的油菜花與遠山、近水、粉墻、黛瓦相印成趣,構成一副天人合一的畫卷。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讓心靈自由飛翔,盡情釋放。
三清山
素有“小黃山”之稱的三清山是一座道教名山,前人贊它為“高凌云漢江南第一仙峰,清絕塵囂天下無雙福地”。三清山面積約220平方公里,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因山主峰玉京、玉虛、玉華三峰似道教鼻祖玉清、上清、大清列坐其巔而得吉。三清山旅游資源豐富,南北狹長,約56平方公里,主要由十多景區組成。三清山長期地貌發化,東險西奇、北秀南絕,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奇峰怪石、急流飛瀑、峽谷幽云等眾多雄偉景觀,讓數以萬計的游客流連忘返,如遇人間仙境。
三大罕世絕景
司春女神
司春女神位于南清園東北部,三清山標志性景觀。海拔1180余米,通高86米。整座山體造型就像一位秀發披肩的少女,天地造化,鬼斧神工。億萬年來,女神端坐山峰,默然注視蕓蕓眾生,神態祥和。傳說女神為西王母第二十三女,名瑤姬。世人認為她是春天的化身,因而又稱之為“司春女神”。
巨蟒出山
三清山的標志性景觀,海拔1200余米,由風化和重力崩解作用形成的巨型花崗巖石柱,峰身上有數道橫斷裂痕。頂部扁平,頸部稍細,細處直徑約7米,狀極突兀,形似一碩大的蟒蛇破山而出,直欲騰空而去。相傳它就是玉帝派來移山造海的黑蟒將軍,它從東海借來水,正欲出洞興風作浪,被女神靈芝用長藤兜地一勒,頓時行動不得,死后便化為石峰。
觀音賞曲
觀音賞曲位于南天門群峰之間。由兩座山峰構成,一為觀音像,一為葛洪像。相傳晉代道士葛洪有感于民間疾苦,以琵琶對天傾訴。琴聲感動天庭,觀音下凡探訪合十聆聽,留此法相。此處觀音也是三清山觀音三法相之一。
滕王閣
滕王閣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獨特風格和輝煌成就的杰出代表,象征著中國五千年積淀的文化、藝術和傳統。滕王閣是南方唯一一座皇家建筑,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它與湖北黃鶴樓、湖南岳陽樓為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閣序》讓其在三樓中早天下揚名,故又被譽為“江南三大名樓”之首。
滕王閣,素有“西江第一樓”之譽。雄踞南昌撫河北大道,坐落于贛江與撫河故道交匯處。依城臨江,瑰偉絕特。滕王閣主體建筑凈高57.5米,建筑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下部為象征古城墻的12米高臺座,分為兩級。臺座以上的主閣取“明三暗七”格式,即從外面看是三層帶回廊建筑,而內部卻有七層,就是三個明層,三個暗層,加屋頂中的設備層。
滕王閣在古代被人們看作是吉祥風水建筑,有古謠云:“藤斷葫蘆剪,塔圮豫章殘”。“藤”諧“滕”音,指滕王閣;“葫蘆”,乃藏寶之物;“塔”,指繩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這首古謠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閣和繩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與寶藏都將流失,城市亦將敗落,不復繁榮昌盛。
在我國古代習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風水建筑,一般為當地高標志性建筑,聚集天地之靈氣,吸收日月之精華,俗稱:“文筆峰”。滕王閣坐落于贛水之濱,被古人譽為“水筆”,有古人亦云:“求財萬壽宮,求福滕王閣”。可見滕王閣在世人心目中占據的神圣地位,歷朝歷代無不備受重視和保護。
結語:通過上文對江西的景點介紹,相信大家更加了解江西了吧!這里的風景十分別致,不僅有著美麗的自然景觀,還有許多人文景觀。希望小編的介紹能夠幫助到大家,小編也祝愿大家有個愉快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