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腸炎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說起腸炎大家都會想到慢性結腸炎,一般來說慢性結腸炎會伴有腹瀉的癥狀,慢性結腸炎對人體的危害還是很大的,腹瀉不僅會導致身體難受,腹瀉還會導致很多的營養和水分流失掉。
對于慢性結腸炎大家在平時一定要多加的注意了,在日常的飲食習慣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對食物的清潔,做好對慢性結腸炎的預防措施。那么慢性結腸炎究竟應該怎樣治療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種慢性結腸炎的治療方法。
營養穿腸導致肌體內免疫球蛋白合成障礙,造成肌體對致病因子的抵抗力減弱,使炎癥擴散,病毒侵入,易患流感。水分穿腸過導致脫水、休克、酸中毒。蛋白質穿腸過導致貧血、消瘦、肌肉松弛、乏力、皮膚蒼白、易脫發、注意力減退、腎功能減退。腸炎的反復發作,腸黏膜潰瘍增生,潰爛,加上糞便毒素細菌的不斷侵蝕,加劇病情的惡化,潰瘍加劇,會導致化膿,擦破裸露的神經會造成便血,還可在腸內生成息肉,潰瘍,出血,腸息肉會進一步引發腸穿孔,腸粘連,甚至腸癌。那么慢性結腸炎要怎么治療呢?
西醫治療
1、西醫對此病主要運用抗生素進行消炎止痛,抗感染治療。有的引起惡心、嘔吐、頭痛、皮疹、粒細胞減少、貧血和肝功能不良。如不見效和有不良反應,可改用甲硝噠唑。新霉素和酞磺噻唑也有效用。
2、激素治療,腎上腺皮質激素、氫可的松和強的松可改進全身狀況,使病程緩解,排糞次數減少,復發癥狀減輕和食欲增加。但也有的病人效果不好,并可使潰瘍穿孔,出血和愈合緩慢。
3、免疫抑制藥,硫唑嘌呤,每日1次,可改變病的進程,抑制臨床表現,但不能改變基礎病,常用于靜止期減少復發,也可能中毒,應加注意。6硫基嘌呤(6-MP)與激素合用可減輕癥狀。
4、保留灌腸,常用于直腸和乙狀結腸炎,可減輕癥狀,促使潰瘍愈合。
中醫治療
慢性結腸炎的防治,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任何一個臟器的病變都不是孤立的。它與全身陰陽平衡,氣血運行,臟腑之間的相互聯系等都有密切關系。而任何僅針對腸道病變的治療只能取得短期療效,無助與疾病的徹底康復。
一、中藥灌腸療法
1、菊花30g,白術15 g,防風10 g,甘草10 g,白芷8 g,米殼15g。便血重時加防風炭、云南白藥適量,潰瘍較廣泛者加雷公藤6 g。上藥水煎后用雙層紗布過濾去渣,再回鍋濃縮至60~80ml,以藥液保留灌腸,每晚1次,連續7~10天為1個療程。
2、黃芪、白術、丹參、白芍各20g,黃連、黃芩、側柏葉、防風各15g,金銀花、連翹、白及、生地各10g,每劑藥煎3次,每次煎藥液250ml,3次共750ml,其中早、午飯前各服250ml,余下250ml藥液于晚上睡前用于灌腸。
3、苦參30g,地榆15g,槐花15g。水煎濃縮至100~250ml,另將珍珠層粉6g溶于藥液中,保留灌腸。若腹痛明顯可加沒藥、莪術以行氣活血,散瘀止痛;若大便次數增多,結腸水腫明顯者,可加生苡仁利水消腫,健脾止瀉,清熱排膿。
4、生蒲黃10g,仙鶴草、敗醬草、乳香各15g,沒藥6g,煅龍骨10g 先煎,生牡蠣10g 先煎,赤石脂10g 先煎。將上藥煎成200ml藥液,每晚睡前灌腸,15天為1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