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是現代人喜愛的流派之一,而陳式太極拳以慢練為養快練為傷原則練習,堅持練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下面隨著陳式太極拳練習一下吧!
陳式太極拳以慢練為養快練為傷原則
談起陳式太極拳,大家都不陌生,學習陳式太極拳一定要慢練,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養生效果。
對陳式太極拳,人們往往有一個錯誤的認識,認為它剛猛、爆烈,講究發力。在這種錯誤認識的指導下,許多人在練習陳式太極拳時,刻意追求發力、震腳。殊不知,這樣長久地練習,會傷氣血。
因此,我認為,練習陳式太極拳的原則是慢練為養,快練為傷;柔練為養,剛練為傷;舒展大方,圓活運動。
練陳式太極拳氣沉丹田,培養渾圓之氣,太極拳的高級階段就是要達到渾圓起一氣,也叫一粒渾圓氣。
到了這個層次上,渾身的經絡暢通,氣血旺盛,自能得到健體強身的效果。慢練、柔練,符合人體運動保健要求,能夠舒活筋骨肌肉。舒展大方、圓活運動,能使氣血達到四肢末梢,促進氣血循環。
培養渾圓之氣,使人精力充沛,武術諺語中有“拿住丹田練內功”,就是養浩然之氣。陳式太極拳螺旋纏繞的纏絲動作,對疏通經絡,鍛煉肌肉、韌帶、骨骼,有著特殊的作用,具有非常好的健身效果。
陳式太極拳的養生功效
一、練陳式太極拳要求心靜體松,用意不用力,動中求靜
在練習陳式太極拳的過程中,需要達到一種動中求靜的功效。
學習陳式太極拳要做到動靜結合,動中求靜,以腰為軸,帶動四肢運動,做到協調一致。
當你按套路動作要求進行螺旋圓弧、松柔緩慢、均勻舒適的做運動,不得不靜下心來進入忘我的狀態,促使大腦內雜念消除而歸于寧靜,從而緩解心理緊張,調節中樞神經系統,使身心得到放松。
對治療、緩解神經衰弱、失眠健忘、頭暈耳鳴、心煩氣燥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練陳式太極拳要求以心行氣、呼吸自然,氣沉丹田
陳式太極拳的呼吸是由很多講究的。
陳式太極拳的腹式呼吸要做到細、深、長、勻、緩等要求,腹式呼吸使胸腹部有節奏的進行開合折疊運動,使膈肌和腹肌收縮與舒張、促進血液循環。
三、練陳式太極拳要求虛領頂勁
在練習陳式太極拳的過程中,需要做到動作到位。
含胸拔背、沉肩墜肘,尾閭中正,松腰斂臀,主宰于腰而帶動四肢,全身一動無有不動。研究發現許多疾病的根因是脊椎排列紊亂、錯位、椎矩縮短等。
而陳式太極拳基本的動作要求是撐直脊椎,背部拔長,腰如軸立,立身中正,頭上頂而減輕脊椎的壓力,腰部帶動全身,腰肌、脊柱在運動中緩慢的進行拉伸、旋轉,從而防止脊柱退化性變化,緩解頸椎、胸椎、腰椎疼痛、變形,腰肌勞損等疾患。
四、陳式太極拳要求屈膝開胯
重心虛實變換,襠走下弧,動作有踢腿、獨立、下勢等靜立性動作,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有效增強腿部肌肉力量,發達腿部肌肉,骨密度增強。
有意識的在重心變換中控制平衡,猶如“不倒翁”,從而延緩骨質疏松,避免引發骨折,有效防跌跤。大腿是人體的第二心臟,人老腿先衰,腿部有力則心臟供血能力得到加強。
五、陳式太極拳要求松腰斂臀
重心下沉,臀部隨著胸腹部的開合、折疊運動,作到有規律的收肛提陽、收腹斂臀,一套拳打下來可以達到幾百次的臀部收放。
由于腰部的旋轉、臀部的收放對腎臟起到牽引作用,加之襠走下弧的重心變換練習,增大了下肢的運動量,有利于血脈的暢通,從而精氣充盈,對內分泌系統、生死系統均產生有益的調節。
通過斂臀對治療痔瘡病癥極為有效,也對延緩前列腺疾病、腎臟疾病等具有顯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