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上,當受到外來侵擾,以太極拳實戰“舍己從人”的規矩配合上螺旋纏繞的纏絲勁,使得對方力量撲空而摔倒。 其實陳式太極拳套路里的每一個動作都是由纏絲勁組合成的!所以也說纏絲勁是陳式太極拳的綱領!切記手、身、腳腰配合上,不能單個的運動。
初學時轉動幅度要大,這是為了能讓身體能夠松開、靈活,不帶僵硬、死板的動作。練得久了,幅度要逐漸減小,從開始的大圈到小圈再到無圈,所謂“無圈”是指從外形上看不出什么,只有自己知道,只是有圈的感覺,沒有圈的形式。
或許很多人覺得這纏絲勁很無聊,其實,這是因為不知道纏絲勁是練什么的!不知道其根本的東西,完全就只是看見外形動作,不知道太極拳練的是內氣!纏絲勁也是練內氣流通的,氣到身體里,要通過手指肘肩腰再到丹田。而氣從體內出來,則是從丹田開始通過腰背肩肘到達手指。
四、腰的重要性
對太極拳來說,腰部是重要的!現在80%的練太極的人,包括那些晨練的老年人,估計對太極拳腰部的重要性是全然不知,只知道一味的松、柔、慢,這不行!太極拳有剛猛的時候,尤其是陳氏太極拳。
練過太極拳,哪怕只是稍微了解太極拳的,都知道太極拳是個剛柔并濟的拳術。這里的剛猛,是以腰帶動四肢突然彈抖而爆發出的全身整體的力量。
腰部是人體左右轉動的樞紐,在太極拳中,腰部對轉換重心、身體轉動、爆發力以及周身協調一致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腰部轉動,四肢百骸都要跟著轉動。套路的每一個動作都要靠腰部的靈活轉動來完成。
我再次聲明,太極拳的慢不是根本,是有原因的!原因就是為了能全身放松和思想清靜,還有為了使得弄懂如何發力和腰部旋轉的感覺。如果一開始就特別快了,思想不能清靜、身體不能放松、心里不能平衡而且沒有以腰帶動四肢的感覺而且練得慢了,也能知道自己練拳的姿勢錯了沒有,但是,太極拳不是在什么時候都慢。
五、掌握好“松”
上面已經說過,“松”是太極的高境界,若真的掌握好“松”了,那么不管是練拳、推手、實戰都能處變不驚,受到強大的力量能迎刃而解。
我初學太極拳時,常聽拳師們說到“松”,每次可以說好幾百回啊!在網上看到的太極師傅教學,其它的不多講,也就只是抓著一個“松”,非要把它講透徹!我而都都快起繭子了,呵呵!“松”說起來容易,真的能做到的絕對沒幾個!有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恐怕一輩子也不能體會到怎么去“松”了!
陳大師說:“練拳幾年,打不了人,或者遇見人就緊張,這就是因為„松?不了!”真的,我練了幾年,發勁發得很干脆,不怕人笑話,能不能防身,我一直不敢真正體驗!就是因為我知道我的思想還是有強烈的、本能的緊張!上次和一個朋友較量,我連發一點勁都不敢發!我當時大腦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怎么去發勁,發錯了還會使他有機可乘不夠“松”,什么都做不好! 太極拳的一切都是要求“松”的!“松”就是拋下一切思想雜念,忘了所有的事情,關節、肌肉、骨骼感受不到絲毫的僵硬。這個說的確實是容易,但是不經過長久練習,絕對做不到。
六、十三勢
十三勢是太極拳的基本骨架,太極拳就是由這十三個主要的動作結合起來的。十三勢,顧名思義,八加五就是十三,太極拳就是由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這八種打法和進、退兩種步法還有顧、盼兩種眼法以及中定的身法組合成的。
①掤是在受到敵人很大的力量時,用手的各個關節依次而撐起對方的力量,然后將對方力量彈開。
②捋是在受到侵略,用手腕順著對方的力,通過要的旋轉,將力量往自己身體的向后下方猛地一拉。
③擠是壓住敵人攻來的力量,使得他力量發不出來,手背通過腰的轉動,猛然沖擊,將敵人擊出。
④按是壓住對手打來的力量,并隨其動腰部借勢回旋,將對方引進自己的范圍,然后雙手猛然向對方沖打。
⑤採是用來擒拿對方各個關節,一般是一手在上,一手在下同時猛然發力將對方拿住。
⑥挒是用挒就是用大臂接著敵人打來的力,通過腰部旋轉使其力轉移到自己后背,后猛然發力。
⑦肘是當敵人向自己逼近時,先一手化解對方的力,再用肘尖迅速擊打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