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是太極拳門派成立早的,陳式太極拳的特點眾多,其中金剛搗碓受歡迎。小編今天要與您探討的也是金剛搗碓及其練習方法,太極拳教程中有詳細的講解,下面我們先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吧!
陳式太極拳的金剛搗碓練習方法
陳式太極拳是古代人智慧的結晶,陳式太極拳的不僅有螺旋纏絲,還有金剛搗碓,我們一起學習一下。
陳式太極拳金剛搗碓,接上式太極起式且形勢無間,內意不斷,雙手順逆纏絲,向身體左上方“掤”出,有如逆水推舟。兩手向右后方‘捋’時,形似“順手牽羊”;一沉一轉,則左手有前“擠”之意,后手有上“撩”之意,然后,全身一合具合,震腳砸拳。
在陳家溝,有的老拳師,僅憑一個震腳的聲音,就能知道練拳者的功力深厚還是淺薄。
若功力純正深厚,則震腳的聲音完整徹底,悠遠深長。繚繞不絕,如同金剛羅漢之身,扭轉乾坤之力,天地為之一震。
金剛搗碓,如天地間浩然正氣,沛然賦予,渾然一圓,如玉環之無端可解;周身上下,任憑強敵圍攻,則內力猝發金剛搗碓,有撩襠之意,擒拿之手,管套對方傾跌之術;一震之下,有抖彈飛蠅飄落之妙,一震之下,外達視聽,令敵聞風喪膽!
陳式太極拳演練,凡勢從柔入手,百練成剛,以致剛柔相濟,方為得機得勢。陳式太極拳之剛,乃積柔成剛之“剛”,比如風勢漸起,水源始涌,從無到有。
由少而多,千百此的回旋,千百此的匯聚,終成旋風沖天之勢,滔天海浪之形。而人在其勢力之內,如飄墜一葉,沉淪一舟,間不容發之際,即有傾覆滅頂之災。
練陳式太極拳到這境界,如有神明相助,猶如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權衡對方的輕重與生死,全憑自己隨心所欲。
我經常和朋友們說,古代人們以杵搗碓,當虛虛攏住,量力而行,方能操勞有度,經久不疲。陳式太極拳金剛搗碓,震腳發力,無意流于形勢。此勁力有種種。彈簧勁,鉆頭勁,冷脆勁等等。
學太極拳的基本知識
一、學會入靜
所謂入靜,就是使練拳者從現實生活中過渡到練拳境界中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叫“無極樁功”。其主要作用是調心、調氣、調息。
所謂調心,就是使浮躁的心情平靜下來;調氣,則使急促的氣息變得順暢,有節律;調息是使自己身體的姿態達到練拳的要求,即兩腿并立,頭部百會頂天,兩眼平視,下頦回收,頸項豎直,含胸拔背,沉肩墜肘,松腰松胯,兩腿似直非直。
即看似直立,但不僵硬。思想上要排除雜念,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做到這些,練拳才能全神貫注。心神穩定,方能顯收神形合一之效果。
掌握好這“三調”,對于太極拳接下來的學習,就會相對容易一些。
二、夯實下盤
凡習武者,首先要練就下盤的穩固,要有落地生根的力量,推不動,拉不搖。只有下盤穩定了,練拳時才能腿腳沉穩,上身靈活,動作敏捷。要使下盤穩定,腿腳的力量是基礎。
增強腿腳力量有效的方法是練“馬步樁”和“虛步樁”。“馬步樁”是同時練雙腿的力量。要求上身中正,兩膝順腳尖方向而彎曲,兩腳保持平行,但膝不能超出腳尖,而是在腳尖與踝關節之間變化,襠要撐圓。
練“馬步樁”必須循序漸進。根據體能的增強逐步加大力度,大小腿之間的夾角逐步變小,身形逐步下降,一次站樁的時間逐步加長。“虛步樁”是練單腿的力量,左右腿交換著練。要求一腿著地,另一腿的腳后跟輕觸地或微離地。
樁功訓練,是基本的,在任何武術中都是一項入門必學的基本功。
著力的腳后跟應與身體脊椎末端的長強穴垂直相對并屈膝。前腿即虛腿,膝微屈,前腳與后腳的橫向距離保持在10厘米左右。其他與“馬步樁”一樣。
以上是練太極拳扎根筑基的功夫。練此功夫,必須具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吃得苦,耐得勞,堅持下去,一定能取得好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