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的陳氏太極拳愛好者,小編今天看到一位家庭主婦因為練習陳氏太極拳給了她健康的身體。她練到了陳氏太極拳的好處,掌握了陳氏太極拳的特點,太極拳也將會成為她畢生堅持的事,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太極拳。
陳氏太極拳還我健康
這位是一名家庭主婦,生完孩子就一直相夫教子,一直打理家庭的事而忽略了自己的身體。
由于老公工作的特殊性,我要只身一人帶孩子,長期不與社會交流,我患上了嚴重的內分泌失調癥,出現乳腺增生、失眠、多夢、頭暈等癥狀。我是在去醫院的路上,無意中遇見了陳家溝太極拳館鄭州文化路總館。
抱著試試的態度走進拳館。拳館雅凈、布局合理。教練不僅拳術高超且認真負責。在教練的耐心講解下,我先試學半年。
她學習了半年的太極拳,自己感覺到了明顯的變化,睡眠質量有了非常好的改善,很多癥狀也隨之消失。在練拳的同時,還帶著中藥一起治療,也喜歡上了太極拳。
太極拳運動對內分泌失調有輔助治療的作用,可使治療起到特效。因為‘是藥三分毒 ’,單純的藥物治療往往顧此失彼,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對我的身體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特別對胃腸的影響大,出現嘔吐,拉肚的現象。
所以在藥物治療中輔之以太極拳鍛煉,可以使身體機能全面提高,從內部調理、增強免疫力,比單純以藥物治療收效更顯著。有病治病,無病防身。
太極拳對情緒也有很大的調節作用,在拳館結識許多朋友,大家切磋拳術的同時,又能很好地交流,使身心得到放松。心情好,疾病恢復效果更明顯。
這位女士在學習太極拳后,號召大家也能練習太極拳,并說,太極拳是一種很好的、全面的保健與醫療相結合的體育運動。連鄧小平都說:“打太極拳好”。
太極拳的健身作用
1、改善神經系統的抑制過程,消除病灶反饋性影響
神經系統的作用,是調節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動、保持人體內部的完整統一,以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需要。太極拳中清靜用意“意守丹田”,乃為靜功養身之術。
這種靜功,可以增加自我意念的控制能力,從而產生阻止病因病灶反饋信號機制的傳遞,起到糾正修復病灶反饋的惡性循環,抑制病情發展,提高健康水平。心靜勿慮,意守丹田,是鼓動內氣的基礎;是產生毅力的條件。
毅力是練拳的保證,鍛煉持之以恒,就可以從內氣到外形協調一致。使氣沉于丹田,貫于尾閭,環流周身,從而使臟腑得充,周身得養,精力充沛,有利于病變和精神創傷的修復,有利于病體的恢復和精神的保養,出于它能促進大腦神經細胞的功能完善,使興奮與抑制過程協調,對精神創傷,神經類疾病,如神經衰弱等,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2、增強心臟功能、改善微循環系統,擴大肺活量,提高氣體交換能力
血液擔負著營養周身各組織器官的作用,然而心臟則是血液運行的動力,毛細血管是微循環物質交換的場所。一個久練拳的人,每分鐘心律在60次左右,這種由于久經鍛煉而得來的心律減慢,延緩下心臟舒張期,使心肌得以充分休整,促使心肌收縮力加強,輸出增加,提高了心臟的工作能力。
持久鍛煉,內氣得以流通,周身放松,使微循環功能加強,有利于毛細血管內外的物質交換,促進組織對氧的利用率,減少肌酸的蓄積,減輪疲勞,益于疾病的恢復,特別是對慢性冠心病、高血脂癥、動脈硬化癥都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呼吸下納于腎是氣體交換的重要條件。腎納氣,則氣沉丹田,腎不納氣則上浮胸中而喘。太極拳鍛煉的呼吸方式要求深長勻柔,它可以增加膈肌及腹部肌肉的活動度和調節肋間肌的呼吸功能。
使肺與胸廓之間的牽張力加大,增加肺活量,提高肺泡與毛細血管壁的接觸面積,使氧及二氧化碳彌散能力增強。經過長期鍛煉,可使呼吸頻率減少,增強呼吸效果,具體的表現是在練拳時“汗流夾背不發喘”。
他對防治慢性肺氣腫有一定的作用,對防治各種慢性肺部病變均很適宜。
3、強健肌肉,改善骨的理化特性,暢通經絡,有利于營衛氣血的通行
太極拳的運動方式是,一動無有不動。從內氣的暢通到外形的變化,從五臟六腑到四肢百骸,都寓“動”中。順逆纏絲的螺旋運動及上下相隨。內外結合快慢相間,節節貫串運動都熔為一體。
從臟腑組織到肌體組織;關節韌帶、腱鞘肌群,都得到活動和鍛煉。久而久之,肌肉豐滿發達,骨骼強健有力,使骨的理化特性得以改善,提高骨的抗折、抗壓、抗彎、抗脫臼能力。對老年人關節病 (關節僵硬,行走坐起不便,足膝萎軟,屈伸無力、骨質增生)有良好的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