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深、長、細、勻、緩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了各器官的獲氧量,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對大腦皮層能起到自我抑制作用,使由于過度興奮而致機能紊亂的大腦皮層細胞得到復原,同時,還能對外感性有害刺激產生保護作用。
四、要適度習練,少而精、精而熟
習練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是慢功夫,想入”化境”,前面說了得用十年功夫(但也不是絕對的,根據人的悟性和先天素質及武術的功底而定,有人可能短一些,有人可能更長,有的人可能一輩子都達不到)。
但是,就大多數人來說,好的方法是套路不能學得太多,拳諺說:“拳多必濫。”
學練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的四個階段
一是初學階段,妄零是仔細看老師的示范動作,通過觀看、模仿、思考、記憶動作要領,通過跟練、學練、自練,掌握套路的基本內容,完成從模仿到自己能打出來,并且能夠找到”氣感”。
二是熟練階段,在掌握套路動作規范標準的程度后,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提高動作質量,在了解了“氣感”的基礎上,把意念、氣息、肢體、力量等方面連接起來,使自己周身放松圓活、動作協調到位、內勁連綿不斷、發力沉實彈抖。
三是提高階段,這時意念要引導內氣下沉丹田,在每一個動作的定式時,都要用意把內氣完全收入丹田,呼吸暢胸實腹,提肛扣齒,行霉走勢達到身體中正、沉穩,動作舒展、大氣,神態凝重、曠逸。
四是入境階段,這是精、氣,神高度統一,全身肢節完全相合(即內三合、外三合),行拳走勢隨心所欲,練一套拳宛如唱一首歌,有高有低、有張有弛、有快有慢、有頓有銼,練者心曠神怡,觀者賞心悅目,這才是進入了“化境”。
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松合規律
拳論上講:“筋骨要松,皮毛要攻,節節貫穿,虛靈在中。”只有松才有利于伸筋拔骨,有利于經絡活泛氣血暢通,有利于腹胸松靜氣騰然。不會“松”、不能“松”乃拳家大忌,“松”在太極拳的修煉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松不是丟,也不是懈,而是能松開。一個“開”字意味深長,我們說胯要松得開,周身各部位的筋骨關節要松得開。“松開”可使周身伸筋拔骨、展筋舒骨,直至柔若無骨,呈龍蛇之相;可使心氣下沉、氣沉丹田,使勁能沉下去。
但是松得開不是松塌塌、松懈懈,而是建立在擁勁的基礎上,松中有搠不丟不頂、不偏不倚,只有這樣才是和諧,才是中庸,才是太極。松開有利于各部位的協調和重新組合,能充分調動人體的潛能,為超強的爆發力一觸即發奠定基礎。
松得開是練整體勁的前提,合得住則是整體勁爆發的前奏。談到“合”時大家能想到的就是陳鑫在《太極拳圖說》中提到的內三合外三合之說,即肩與胯、肘與膝、手與足外三合,心與意、意與氣、氣與力內三合。
“合”實際上就是形成所謂的“勁整”,我們在行功走架的過程中始終要求一動全動、動中有序、上下相隨、節節貫穿,這本身就是一種“合”,從而練就周身一家的高層次的“合”的整體性,達到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上動下隨、中間動上下合、上下動中部應,周身相合調動千鈞之力凝于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