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溝太極拳的纏絲勁
陳家溝太極拳的運動方式講究螺旋、纏絲,即沒有直線,沒有平面,沒有斷續處,沒有凹凸處,沒有抽扯之形,沒有提拔之意,沒有硬拉硬拽,內勁走螺旋,外形走弧線,渾然一圓,周身上下無處不纏絲。
也就是陳鑫太極拳論上講的:“纏絲者,運中氣的法門也,不明此,即不明拳” 。
“太極拳纏絲法也,進纏、退纏、左右纏、上下纏、里外纏、大小纏、順逆纏。而要莫非即引即纏,即進即纏,不能各是各招”。
陳家溝太極拳的纏絲勁,對于技擊和養生兩大方面作用重大。
(一)纏絲勁在技擊方面的作用
陳家溝太極拳的纏絲勁在技擊方面主要利用螺旋纏繞、引進落空、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等力學原理為原則,從而達到以小力勝大力,以弱勝強的效果。
太極拳論講:“虛籠詐誘,只為一轉”。其實在實戰應用中不管是虛實變化,還是引誘回沖都是通過螺旋纏繞來轉化和借力打力的。
陳家溝太極拳的纏絲勁,是呈螺旋形走弧線運動,猶如子彈通過槍膛時走的來福線。
當它運動于空間時,既有螺旋形的自身旋轉,又有拋物線的運動路線,公轉加自轉,這種表現形式就是陳家溝太極拳的纏絲勁。
它始于內而形于外,然后達于肌膚毫毛之上,內勁發源于丹田,動則勁由丹田而發,靜則勁歸入丹田。
陳家溝太極拳的勁力在平時練習時都以螺旋纏絲為核心,通過長期的練習在不知不覺當中上于身體,形成本能反應,舉手投足無須思考,自然而然。其勁起于腳、行于腿,轉于腰,通于臂,達于四梢節。
在運用纏絲勁時既不可太柔,也不可太剛。過柔,則環繞不速,純屬于軟手,沒有實用價值,不適合對敵交手作戰。
過剛,則容易斷,轉關不靈,死板呆滯,不能隨機應變,易受制于人,所以在練習太極拳時應做到剛柔相濟、蓄發相變、虛實相兼。
周身上下都必須有纏絲勁,表現在上肢是旋腕轉膀,表現在軀干是旋腰轉脊,表現在下肢是旋踝轉膝。
纏絲勁分為順纏絲和逆纏絲兩種,以小指領勁帶動肢體運動的為順纏絲,以手領肘,以肘領肩,以腰為軸,承上啟下,協調催動;大拇指領勁帶動肢體運動的為逆纏絲,它是通過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領手,做到節節貫穿。
陳家溝太極拳的實戰技法都是以螺旋纏絲勁為核心的,例如遠用手,近用肘,貼身就是肩靠;遠便腳踢,近便加膝,貼身便是胯靠;還有就是遠踢打近摔拿。不論是哪種打法,都通過應用以內催外、節節貫穿的原理,使人的力量落在攻擊點上,從而達到實戰應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