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溝太極拳步型
陳家溝太極拳的步型多變,共分六人類。即馬、虛、撲、弓、盤、獨。其每一類中,又有左、右、大、小、側,半之分。茲詳細介紹如下:
馬步,稱作“馬步”,系騎馬蹲襠之簡稱。內分小正馬步、大正馬步、左側馬步、右側馬步、半馬步及內外八字馬步。
小正馬班:兩足橫開一肩寬,足尖向正前方,兩膝略內扣,襠略高于膝。蹲時尾骨長強穴(在尾骨下端,略向后翻約150。襠應略高于膝,蹲檔與膝平則勁不活,低于膝則勁散。如金剛搗碓末一動作。
大正馬步:兩足相距約兩肩寬。余同小正馬步。
左側馬步:將大正馬步的兩足尖,隨身的左轉,左足尖外擺45°,右足尖內扣45°。如小擒打末一動作。
右側馬步:大正馬步隨身之右轉,將右足尖外擺45°,左足尖內扣45°。如抱頭推山末一動作。
半馬步:將左(右)側馬步的前足、膝略放松半弓,如當門炮第二動作,為左半馬步;前蹬拗步第三動作,為右半馬步。此種步法系對方將腿插進我方襠內、或我將前腿插進對方襠內之用。這是由于對方相距過近。如用側馬步化勁或發勁時變轉不靈。
內八字馬步:從側馬步將前足內扣,如閃通背第六動作的左足內扣,足尖向內。
外八字馬步:將馬步兩足均向外擺一些。如六封四閉第四動作。
虛步分左前,右前及左后,右后四種。陳式的虛步,只有輕重的區別,沒有純虛、純實的。拳論有:“虛非全然無力,實非全然估煞”之說。陳鑫也說:“虛足要足大指用力,如扎入地中。”但陳發科師教導的前虛步是足底全部著地,
而不是足尖點地;后虛步可以用足尖虛虛點地。我在練習中體會出,從小正馬步將前足尖外擺,即前虛步。后虛步則是從別的步型前足前進,后足跟進,尚未落定之姿式。
左前虛步:右足實而左足輕。如白鶴亮翅第二動作。
右前虛步:左足實而右足輕。如金剛搗碓第五動作。
左后虛步:右足在前踏實,左足在后較輕。如六封四閉末一動作。
右后虛步:左足在前踏實,右足在后點住。如再收第一動作。
撲步:陳家溝太極拳凡前進步法,必是后膝塌好,前足尖斜向內扣;以足踵貼地前進。進到適當部位,踏落足尖。襠勁走下弧線隨身轉進。
但撲步有大、中、小之分。進尺許之步,后腿踏好,前腿可走高架;走二尺寬之步,則撲中型;走三尺寬之步,則撲大型。
其法系使腿肚貼地而進,如跌岔的步法即是。陳發科師教導我說:從前正規練法,不論什么步,都要求腿肚貼地而進。我如法只練了一年,實在太累,因又發懶而停止了。今先介紹大、中型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