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創造了粘隨不脫,蓄發相變的刺槍術基本練法
推手時的“聽勁”方法,繼而創造了雙人粘槍法,這也是陳王廷獨創的成就之一。這種器械對練法,解決了不用護具也可以練習實刺的問題。
練習太極拳粘槍時,采用沾連粘隨的原則,纏繞進退,疾若風云,封逼擲放,往復循環,為刺槍術開辟了一條簡便易行,提高技術的途徑。
5.發展了以太極精義為依據的拳法理論
陳王廷的《拳經總歌》七言二十二句,是太極拳的原始理論,是總結古代技擊術的一篇拳論。
它闡述了攻擊與防御的戰略和戰術,所以稱得上是太極拳七個拳套的概括性拳論。
把《拳經總歌》和戚繼光的《拳經三十二式》圖訣相對照,就不難看出陳王廷在拳論方面怎樣吸取了前輩所歸納總結的精華。
但是陳王廷并不滿足于吸取當時名家的拳法理論,而是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做了一系列創造性地發揮。
陳王廷在拳法理論上的獨創性成就,表現在《拳經總歌》的開頭兩句:“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
“諸靠”指的是推手八法,是兩人手臂互靠,用推手八法粘貼纏繞,以練習懂勁和放勁的技巧。
通過嚴格和正確的鍛煉,反復練習,不斷提高技術水平,達到“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高級推手技術水平。
這種推手的方法和懂勁的理論,是在傳統武術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
從外形的技擊術提高到“勁由內換”、“內氣潛轉”和“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的高級技巧,在我國武術史上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同時,它還為后來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畬、陳鑫等太極拳名家奠定了鍛煉方法和進一步發揮技擊理論的基礎。
由于太極拳采取全身放松,用意不用力的鍛煉原則,所以要由松入柔,運柔成剛,剛復歸柔,達到有柔有剛,剛柔相濟。
拳套的練法要求先慢后快,快后變慢,慢要慢到別人跟不上我,快要快到后發先至。也就是說,練太極拳要求達到能慢能快,能柔能剛。
這種既重外形,更重內蓄的觀點,還為提高武術技擊水平提供了極有價值的鍛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