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虛實,但不要過偏。所謂“偏”,是指人的重心的偏心距離超出兩腳內距離的中間三分之一的范圍。
過偏不利于轉換,易遭襲擊,不易靈活應敵。分清虛實,不可過實,過實則遲滯;也不可過虛,過虛則浮飄,無著無落,根基不穩。
分清虛實要注意隅手的補救辦法。與人交手,偏虛偏重出隅的情況經常發生,要注意運用隅手糾正自己的偏虛偏實劣勢,隨機應變克敵制勝。
分清虛實,演練者自己要盡量做到外形隱蔽,心中明了。
“心要虛,心虛則四體皆虛,丹田與腰勁足底要實,三處一實則四體之虛皆實,此謂虛而實。”“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太極自然妙用,至結果之時,始悟其理之精妙”。“開合虛實,即為拳經”。
分清虛實,深得虛實變化要領,悉心把玩,相信演練者從中會逐步理解太極真味。
五、沉肩墜肘
沉肩墜肘是在松胯屈膝、含胸塌腰束肋的同時,將兩肩井松開下沉,兩肘隨之下塌,周身骨節放松,心氣沉入丹田,清氣上升,濁氣下降至涌泉,全身貫通,勁達四梢。
沉肩墜肘與含胸塌腰要相互一致只有沉肩才能墜肘,只有含胸才可塌腰,只有含胸塌腰才能沉肩墜肘。
否則,無法使周身之勁合為一體,運動時上下不隨,內外不合,血氣不暢。
《拳論》說:“打拳運動全在手領,轉關全在松肩,功久則肩之骨縫自開,不能勉強,左右肩松不下則轉關不靈。”“胳膊如在肩上掛著一般。”“兩肘當沉下,不沉則肩上揚,不適于用。”講的都是沉肩墜肘的基本要領。
兩肩要松下,不松下上身僵直,氣脈不通,虛靈頂勁、氣沉丹田無法完成。但松肩不是丟肩,丟肩則不是精神;更不可聳肩,聳肩氣血不涌,中氣不能通達四梢。
故《拳論》說:“肩塌下,不可架起來。”又說:“兩肩要常松下,見有泛起,即將松下;然不得已上泛,聽其上泛,泛畢即松,不松則全肱轉換不靈。故宜泛則泛,宜松則松。每勢畢,胸向前合,兩肩彼此相呼應。”
成勢時,沉肩墜肘,含胸塌腰,膝蓋與肘尖上下相對,使外三合與內三合緊密配合,全身呼應合住勁,天長日久,功夫自成。
六、以意行氣
以意行氣是指氣受意的指揮,在體內運行,一舉一動均要用意為用力,先意動而后形動,意到氣到。
以意行氣,用意不用拙力,在太極拳重要的特征。正如《拳論》所說:“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全身意在神,不在氣,在氣則滯”。
以意行氣中的氣,是指“內氣”,并非一般所說用肺呼吸的空氣。
內氣又稱元氣、正氣、先天之氣,從母胎中帶來。演練太極,就是為了讓內氣出現并吸取空氣中的清氣、五谷雜糧精微之氣合為一體形成浩然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