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腰養氣,能運周身之虛靈,可以促使虛實陰陽變化,足從手運,以腰為軸, 圓轉自如。與人交手,進退攻防,剛柔相濟,松活彈抖,意到氣到,足穩身固,無堅不摧。
松腰先要松胯。胯為腰根,松胯才能松腰??杷?、腰松、氣脈才能貫通,涌泉 、丹田、百會等穴位,才能一氣相連。
演練太極拳要十分重視松腰技巧,養成浩瀚之氣,氣自阻隨功夫長,方得太極神妙。
五、沉肩墜肘
沉肩墜肘是在松胯屈膝、含胸塌腰束肋的同時,將兩肩井松開下沉,兩肘隨之 下塌,周身骨節放松,心氣沉入丹田,清氣上升,濁氣下降至涌泉,全身貫通,勁達四梢。
沉肩墜肘與含胸塌腰要相互一致只有沉肩才能墜肘,只有含胸才可塌腰,只有 含胸塌腰才能沉肩墜肘。
否則,無法使周身之勁合為一體,運動時上下不隨,內外不合,血氣不暢。
《拳論》說:“打拳運動全在手領,轉關全在松肩,功久則肩之骨縫自開,不能勉強,左右肩松不下則轉關不靈。”“胳膊如在肩上掛著一般。”“兩肘當沉下,不沉則肩上揚,不適于用。”講的都是沉肩墜肘的基本要領。
兩肩要松下,不松下上身僵直,氣脈不通,虛靈頂勁、氣沉丹田無法完成。但 松肩不是丟肩,丟肩則不是精神。
陳式太極拳理論基礎
陳氏第九世傳人陳王庭創造陳式太極拳的理論來源有四:
1、把拳術與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相結合
人體是一個不斷運動著的有機整體,易學認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運動,無一不是陰陽的對立統一。
人的生命運動,其本身就是陰陽對立雙方,在不斷的矛盾運動中取得統一的過程。
易學認為,凡是屬于溫熱的、上升的、明亮的、興奮的、輕浮的、活動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現象,統屬于陽的范圍;凡是屬于寒冷的、下降的、晦暗的、抑制的、靜止的待方面的事物或現象,統屬于陰的范疇。
而太極拳就順從陰陽變化之理,在一招一勢運作之中,陰中含陽,陽中具陰,陰陽互變,相輔而生。
2、把拳術與中醫學中的導引、吐納等理論相結合,將氣功運用于拳術之中
中醫學中的導引是中國古代醫學家們發明的一種養生術。主要是通過呼吸仰俯,手足屈伸的形體運動,使人體各部血液精氣流通無阻,從而促進身體的健康。
導引在太極拳中的應用即把意與形相結合,使心臟生理正常,從而引導血氣于身暢通。中國古代醫學家認為,心為神之居,主掌血脈運行,對人體各個臟腑均有重要的調節作用,是人類生命活動的主宰,人人身上重要的臟器,位于五官之首。
五臟主藏精氣論中以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腎藏志,脾藏意。人體全身的血液依賴于心臟的推動作用才可以輸送到全身各個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