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身放松下沉是為了蓄勁,蓄勁是為了發勁蹬腳。
蹬腳要用腰襠的彈力,以腰脊為源動力,勁貫四梢,腳和左、右拳同時發勁。
所謂“縮身如猥形,吐氣貫長虹”,“如一勢之合,不但四肢合,而心意胸脊必先為之合;
如一勢之開,不但四肢開,而心意胸脊必先為之開。凡一切動作必須由內達外。所以稱之為內勁。”
所以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的所發之勁,應該是由內達外的內勁,統領全身的內勁。要用意不用力
“當頭炮”的兩拳合力向前沖拳發勁時,必先“勁隨兩手下捋合于丹田,蓄于右腿”,然后,心意一動,砰然抖發。
“如金獅抖毛,猛虎下山,完全是腰襠的彈抖力,一動力貫拳頂。”可見沖拳發勁的力也是彈抖力,以腰脊帶動兩拳前沖。
拳論云:“太極拳所練在神,神為主帥,身為驅使。”
所以選練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不能只看到它能發勁、能鍛煉身體肌肉力量。
李雅軒在他的《楊式太極拳精論》中說:“功夫不外神、氣、體三者之修煉,然以練神為主,練氣次之,練體為初步。
所謂神者,周身虛靈之氣勢,莫測之動作,輕快變化之謂也。非咬牙瞪眼、努力使氣之說。
所謂氣者,呼吸沉著之氣,非青筋暴露、鼓包起塊、強行呼吸之謂。所謂體者,穩靜安舒、動作輕靈之謂。
非打樁、打沙包、排打周身、以及碰胳膊、撮手指、捶肚皮一般麻木神經之謂。”
這一精辟論述對于我們學好陳式太極拳、正確掌握好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的發勁是不是也大有啟發?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與老架二路的關系
老架一路拳是培養扎實基本功的階段。通過一路拳的反復練習,加強人體下肢力量,只有根基牢固了,才能做到中節活、上節靈,進而達到節節慣穿的目的。
學習太極拳的三個階段分別是去僵求柔、柔中求剛、剛柔相濟。
學好這三個階段,我們的太極拳學習會變得相對更加容易。
學好老架一路拳,盡快渡過去僵求柔這一階段。通過一路拳的練習,讓身體內外學會放松,把人在后天生活、生產中形成的僵力、拙力慢慢地去掉,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