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有發勁動作,所以很多人在演練時橫氣填胸,剛有余而柔不足,導致動作僵硬而失去輕靈。
有些人之所以選練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是因為練陳式太極拳渾身充滿力量,有勁,而楊式太極拳軟綿綿的,沒有勁。其實這個觀點是不正確的。
陳式太極拳十大要領是虛領頂勁、含胸塌腰、松腰養氣、分清虛實、沉肩墜肘、以意行氣、上下相隨、內外相合、招勢相連、動中求靜。
這與楊澄甫的《楊式太極拳十要》的要求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有些說法都一樣的。
可見,陳式太極拳也注重松柔圓活、虛實分明、氣沉丹田。
老架一路的特點也是拳架舒展大方,身法中正自然,內勁統領全身。
剛柔相濟,外柔內剛,以柔為主,柔中寓剛。外形走弧線,內勁走螺旋。纏繞圓轉,要求處處留心源動腰脊。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發勁招勢是建立在大松大柔、周身松沉、內勁充盈到一定程度下而爆發的剛勁。
沒有柔勁就沒有剛勁,要發出剛勁,先要練好柔勁。
此時松是周身徹底的松,所發之勁是從團聚丹田的力到周身的力所發出的勁,是襠內的彈抖勁、腰部的旋轉勁。
如“掩手肱拳”這一式,發勁之前,身體中正周身松沉,屈膝松胯塌腰,含胸束肋,松肩沉肘。
勁合于右腿,右胯放松下沉,使右腿形成一個螺旋纏絲勁,像彈簧一樣,壓得越緊,反彈的力量越大。
此時要意識集中,以靜待動,如貓捕鼠,有一觸即發之勢。總之要全身松沉蓄勁,為沖拳做好準備。
然后隨即右腳蹬地,由腳而腿而腰,完整一氣,襠勁內扣,擰腰轉襠,旋轉發勁。
陳正雷說,陳式太極拳發勁靠的是速度,是速度的力量,而不是力量的力量。
我想就是不要用蠻力拙力,不是靠肌肉的力量。應該是什么力量呢?
再如“左蹬一跟”或“右蹬一跟”,在蹬腳前身體下沉,提腿、屈膝、松胯,上下相合、周身松沉、聚于丹田。
配合吸氣,蓄而待發。此所謂“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蓄要蓄得緊,開要開得盡”,“蓄緊開盡,如紙卷炮,卷得越緊,崩得越響。”此言大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