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內功的練習,不是朝夕間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我們通過時間的積累,同時我們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學習陳式太極拳內功的兩個方法,希望通過本文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和學習。
內功的修煉,往往都是內在的,所以我們需要從呼吸開始。
一、呼吸氣—練陳式太極拳內功的關鍵
馬虹老師常說,陳式太極拳的拳架即內功的功架。這正如太極圖所表現的——陰陽交合互生,這種陰陽不斷轉化運動的辯證法增加了太極拳的無窮魅力。可見,陳氏太極拳中內外功是完全互通交合的。拳架的要領在無形中鍛煉了陳式太極拳的內功,而此拳內功的要求也正是練好拳架的基礎。
陳式太極拳的內功也就是丹田內轉功,丹田內轉的主要動力之一就是逆腹式呼吸,只有和諧的呼吸配合才能達到內氣鼓蕩的境界。
腹式呼吸法,在太極拳運用中是廣泛的,我們一定要牢牢掌握。
呼吸是人體維持生命的基本活動,逆腹式吸主張吸氣時氣沉丹田而不飄浮于胸;呼氣時要氣發于四梢而不滯留于上體,反對呼吸時胸廓有較大的起伏。
所以,逆腹式呼吸對胸部橫膈膜的上下運動要求就格外高。這也有利于對內臟的按摩和下盤的穩固,這與道家內丹功中把呼吸看成是養氣功夫,與煉內丹的“火”也是統一的。
太極的真諦也就在一呼一吸之間,“呼吸”二字也就在“出腎人腎”之間,這種對于內外呼吸的感受、運用和研究是一門非常深奧的學問。即使是在以外家著稱的少林武術《易筋經》中也格外重視呼吸問題,可見,天下拳理皆是互通的。
我們要將其聯系起來看待。
至于如何在打拳時配合以逆腹式呼吸法,筆者認為應視具體拳式而言,既要順應自然,不可勉強為之,又要符合拳理,領會拳式的技擊含義,基本上與“開呼收吸”一致,這也就是佳的“呼”與“吸”。
如果能在逆腹式呼吸的同時配合以道家小周天內力的運氣方法,相輔相成,動靜互養則效果更佳。
二、腹拳一練陳式太極內功的新思路
打腹拳,也就是用意念練拳,在以前武俠小說中也曾出現過,我把這種方法移植到太極內功的訓練中,自覺效果頗佳。
通常,陳式太極拳中沒有靜功,只有動功,而且是寓于拳架的鍛煉之中的。所以,打腹拳就成為對陳式太極拳拳架練習的一種輔助和補充,但這種靜功又是外靜內動的統一,是周身內外的統一,這正應驗拳諺中所說的“有人若無人,無人人打影”。
其基本方法是:行功之初與道家小周天功的要求基本一致,以意引氣走過3個小周天后,雙手、背部應感微熱。
這時,就意注丹田,周身氣息凝成一個立體旋轉的太極球,汲取天地精華,同時在印堂、膻中、丹田和脊柱二十四節也各有小太極球相和。
意想自己百會、谷門成陽爻“一”,兩腎命門成陰爻“— —”,周身形成一個離卦卦形。
逐漸,所有太極球融會成一個太極球自大腦松果體沿中宮線降至丹田,溫養片刻,慢慢化成汪洋火海,誨中浮現一方綠地,有一人 (也就是練功者本人) 在丹田中緩緩打拳,方位面南。
在打拳過程中特別要注意拳架節奏和內外呼吸的一致以及周身氣血的運行與拳架路線的配合。打完腹拳后,再意守丹田片刻,以小周天功法收功。
練功時間以早、晚為宜,在練習拳架之前,也可先練習腹拳。
在打完腹拳后練習拳架,可感內氣鼓蕩,便于“出氣”,有利于內力的培養,晚上練習腹拳也將有助睡眠,治療失眠癥。總之,“運用之妙,存于二心”。
有道是:太極世間本無雙,內外兼修才是真,腹中乾坤天地寬,出腎入腎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