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喜歡練太極拳的人已經越來越多。練太極拳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而且可以修身養性。陳式太極拳作為太極拳流派中的一支,有很多的練習者。如果想要練好陳式太極拳,就必須要懂得練習陳式太極拳的腳下功夫。那么如果才能練好陳式太極拳的功夫呢?
松腰開竅旋之足
在練習陳式太極拳的時候,腰部肌肉一定要放松,這樣身體才靈活。
古人日:“命意源頭在腰隙。”又日:“腰如車軸氣如輪。”開竅者,打開也。
松腰的關鍵在于什么呢?先松胯,然后松膝、松踝,后是松足,也就是“旋之于足”了。
所以,這個要點,其實就是講腰部和下肢的,下半身的動作都需要進行鍛煉。
張三豐在《陳式太極拳論》中指出:“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后,乃能得機得勢。在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經典理論告訴我們,太極的功夫在腳下,必須練好腳下的功夫。
如何練陳式太極拳的腳下功夫
(一)足
足要求兩腳虛實互用(五趾抓地則腳心虛,五趾舒展則腳心實),雙腳各大小關節要逐一松開。
(二)踝
如果你想要你的步法輕巧靈動,這樣,如果腳踝不放松,是無法實現的。
采取瑜伽鍛煉和古代道家養生家所通常采用的雙盤和金剛坐是松踝的好方法。
(三)膝
膝是大腿與小腿之間承上啟下、陰陽變動之樞紐。轉膝及上下蹲起等都是松膝的好方法。
(四)胯
站大馬步樁是松胯的重要方法。
(五)腰
松腰有很多方法:如無極樁、直腿坐、俯身拱腰等法。腰松了,練拳時就能做到以腰為軸,旋轉自如;腰松了,則對養生很有幫助。
以意引氣纏絲
以意者,心意也;纏絲勁,進如螺旋,退如抽絲。即螺旋勁,也叫抽絲勁。
以意引氣的螺旋纏絲運動,亦合乎養生保健的中醫理論。
人體的經絡互為表里,交聯環繞,通過內纏絲外螺旋的運動,溝通周身奇經八脈、十二經、十五絡,使氣血流注,營衛周身,調節三焦.平和陰陽,內壯臟腑,而又柔和骨節、肌腱、韌帶,外強筋骨、皮肉。
以意引氣纏絲勁,只要精心修煉,日積月累,千錘百煉,剛柔相濟,練就心如明鏡,身似金剛,從“千變萬化”達到“萬紫千紅”。
初學者一定要把自己所學的陳式太極拳架學好,這其中,步法走弧形,手法松柔圓活,內旋時以手領肘,以肘領肩,以肩隨腰;外開時以腰催肩。
以肩催肘,以肘領手,輕輕地將勁運于手指,使關節在弧形變化中回轉自如。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形神兼備、內外兼修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