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腰的要求與應用方法
在練拳走架中,腰一定要直起來,身法要做到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兩胯松平衡。
不能出現前俯后仰,左右傾斜的不良姿勢。
全身動作的變化和重心調整的穩定必須由腰來起主要作用,上下轉動的關鍵也在于腰,推動勁力到達四肢部位仍然由腰主導完成。
腰要松,松腰兩足才有力,下盤才穩固,所以有“不得力必腰腿求”之說。
說明要使自己下盤穩固,練出強似不倒翁的底盤功夫,就不能不明松腰、塌腰的重要性。
腰脊的運動是輕松、柔和、圓活自然的,在不斷地作旋轉、屈伸中時而蛹動,時而蛇行,時而擰轉,時而伸縮。
從腰部的三根軸來說,在練拳時沿冠狀軸運動,動作開、伸、實。
呼氣發勁時,從腰軸開始,椎骨一節一節向上蛹動彈撥,使脊柱在前屈或后仰的同時伸長。
動作合、屈、虛、吸氣蓄勁時,隨腰軸轉動,椎骨一節一節地向下蛹動復歸腰軸,使脊柱在前屈或后仰的同時縮短,動態如蠶行。
腰部松沉,能使骶骨有力,便于發勁,利于氣沉丹田,使氣不上浮,下肢穩而有力,也是保證腰軸轉動靈活的所在。
腰部松沉與虛領頂勁相配合,上有頂拔之勢,下有松沉之意,使腰軸不彎不搖,而又不僵直。
為了便于腰軸靈活,轉動自如,還需要胯膝的配合,屈膝松胯。
不僅能使腰直豎易做好,而且還能發揮腿部的機能,使髖關節轉動靈活,腰骶關節轉動自然靈活,腰的轉動才能更加靈活有力。
總之,腰部松沉豎直,虛領頂勁,屈膝松胯,都是為腰軸轉動靈活,充分發揮腰的運動能力而做準備。
在陳式太極拳中,氣出腎入腎就要求氣沉丹田與丹田內轉相結合,形之于外為胸腰折疊。
在盤架子中,每一個動作都要反復強調腰不動、手不動,內不動、外不發。
胸腰折疊的運動方法,對于健身有特殊的作用。
因為人體腹部臟腑多,為全身氣血匯集之處,也是經絡通貫上下表里的樞紐。
每一胸腰折疊,都使腹內臟器進行一次溫柔的自我按摩,它可以起到培養真氣,消除腹部脂肪的作用,對腎臟功能的鍛煉效果較好。
這種胸腰折疊若與真氣運行結合起來效果將更為突出,如果能做到一次胸腰折疊,任督二脈一個循環,即一個小周天,即可起到一次還精補腦、氣貫周身的作用。
比如在套路中,象“撇身捶”、“肘底捶”、“下步胯虛”等等動作中都有較明顯的胸腰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