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雖有小架、大架之分,但其運動特點基本一致:整套動作在快慢、剛柔、開合、曲直等矛盾的相互依存、互相轉化中,相連不斷,一氣呵成。
一、陳氏太極拳之老架一路
陳氏太極拳新架系陳家溝陳氏十七世祖陳發科根據陳氏太極拳老架套路基礎上所創,新架一路更加體現了陳氏太極拳的螺旋勁,增加了發力的連續性,提高陳氏太極拳的勁力。而且此套路手法多、變化快、胸腰運化突出、松活彈抖、螺旋纏絲勁更加明顯,練習起來非常復雜、困難。
二、陳氏太極拳之老架二路
陳氏太極拳老架系陳家溝陳氏第十四世祖陳長興在根據祖傳拳術的基礎上,由博歸約創編了流傳至今的老架一路、二路。老架二路以剛為主,剛中有柔,動作復雜、急速、緊湊,套路中竄蹦跳躍,騰挪閃戰的動作更多,并且是向不同的角度、方向發出的彈簧勁,更加體現了快、剛、躍的特點。在運動時旋腰轉脊,旋腕轉膀和旋踝轉膝,形成一靜百骸皆隨,一動全動的螺旋運動。
三、陳氏太極拳之新架一路
陳氏太極拳新架系陳家溝陳氏十七世祖陳發科根據陳氏太極拳老架套路基礎上所創,新架一路更加體現了陳氏太極拳的螺旋勁,增加了發力的連續性,提高陳氏太極拳的勁力。而且此套路手法多、變化快、胸腰運化突出、松活彈抖、螺旋纏絲勁更加明顯,練習起來非常復雜、困難。
四、陳氏太極拳之新架二路
陳氏太極拳新架系陳家溝陳氏十七世祖陳發科根據陳氏太極拳老架套路基礎上所創。新架二路動作要求急速、緊湊、剛多柔少,其外形上以發勁、跳躍為主,以緩柔沉穩為輔;運勁方法要求以內勁為統馭,內不動,外不發,一動全動,節節貫串,一氣呵成。此套路中多以采、挒、肘、靠四隅手的運用為主,棚、捋、擠、按四正手的運用為輔。剛中寓柔力求堅剛,震腳發力,閃戰騰挪、竄蹦跳躍,著重于松活彈抖勁道的練習,從而得到開中寓合,合中寓開的統一功法。學習新架二路拳應在練好新架一路的基礎上進行。
五、陳氏太極拳之競賽套路
五十六勢太極拳是由五十六個動作組成,屬于國家規定的競賽套路,此套路多以陳氏太極拳新架為主組成,其功架舒展,動作優美,勁道明顯,動作連貫、緊湊,左右并用。同時不丟掉陳氏太極拳的獨有風格及特點,另外對于所有參賽者來說,不論是在動作的規范上,還是評分的標準上都是公平、公正的。對推廣和普及陳氏太極拳起到重要的作用。
六、陳氏太極單劍
陳氏太極單劍是太極拳套路中短器械的一種。此劍法結合陳氏太極拳的身法、步法、竄蹦跳躍和運用陳氏太極的螺旋纏絲勁,勁達腕關節,從而用手腕來控制劍的形狀,把劍的崩、掛、撩、劈、刺、點、托、架、掃、化等劍法運用出來。這套劍法沉穩、輕快、飄灑、自然,演練要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勁貫劍身、人劍合一,方能真正體現出這套劍法的精華和奧妙。
七、陳氏太極單刀
刀在冷兵器時代是常規兵器,常常使用于戰場拼殺格斗,所以刀的演練風格更貼近實戰,格架掃進,神出鬼沒,劈砍撩扎、威猛異常,因而武術諺語中有“刀如猛虎,劍似游龍”描述。刀在練習時,不但要有逼人的氣勢和簡明的節奏,更強調的是刀法的實用性,所以非常強調刀和手的相互配合,刀和身的相互配合,從而要達到刀身合一的境界。
八、陳氏太極春秋大刀
陳氏太極春秋大刀套路亦稱青龍偃月刀,此器械屬于太極器械中的長器械,又屬于重器械。太極大刀揮舞是時氣勢雄偉,力大沉穩,有“兵中之帥”之美譽,出于它結合了太極拳術中的懸腕轉膀、竄蹦跳躍、旋腰轉背和刀法中的劈、砍、抹、推、架等刀法,因此練習時步法穩健、靈活。同時該套路動作緊湊、協調,呈現出勇猛彪悍的氣勢,猶如“猛虎下山”。此外,它還有長兵短用之法。
九、陳氏太極十三桿
陳氏太極槍亦名梨花槍夾白猿棍套路是陳氏太極套路中長兵器的一種。此套路匯集槍棍之特點,在實戰應用中,既能槍扎一條線,雙能棍掃一大片,還可長器短用之法。要練好陳氏太極槍,必須先求穩,穩則準,準才能使出太極槍槍法之精華。太極槍在槍棍并用的風格中,使太極槍套路在太極拳術中手、眼、身法、步協調的配合下相互為用的獨到之處,太極槍多以扎、攔、纏、挑、劈、架、絞等槍法以及多種舞花組成的獨特用法,使槍棍之法在演練時變幻莫測,動如雷霆,勢如游龍,節奏流暢,長器械之威武。
十、陳氏太極十三桿
俗稱抖大桿,大桿是陳氏太極套路中獨有的器械,此桿長三米五至四米五,重十公斤至二十公斤不等,此動作注重練習人體的爆發力,增加螺旋力度及太極中彈抖勁力與功架的練習。對陳氏太極拳的勁道有非常突出的輔助作用。
陳氏太極拳的背景淵源
陳氏太極是古老負盛名的一派,追根溯源可到明末清初,拳理深奧,闡釋玄妙。陳氏太極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年(公元1372年),山西澤州人陳卜率全家由山西洪洞縣遷居溫縣常陽村。因陳氏人丁繁衍,家傳武術在附近又大有聲望,加之村中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大溝,久而久之,便易常陽舊名為陳家溝。
陳氏總結了許多拳術套路,計有五套拳、五套錘、十五紅、十五炮、紅炮錘、一百單八式長拳以及別開生面的演練方法雙從推手等。又據此理,他創編刀、槍、劍、棍等武術器械套路。這些拳械套路均據太極之理,由無極生太極,由無相而生有相,由靜而生動,每個招式都分陰陽,形成了太極拳械的雛形。
十四世的陳長興,又將陳王廷編的一至五路太極拳由博歸約,精煉歸納,創造性的形成完整套路,成為陳氏太極拳一路二路,后人稱之為“老架”,這才有了廣為流傳下來的陳氏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