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是人體代謝產物之一,主要由膳食攝入和體內分解的嘌呤化合物經肝臟代謝產生,通過腎臟和消化道排泄。正常情況下,體內尿酸產生和排泄保持平衡狀態。當嘌呤代謝障礙時,就會出現高尿酸血癥。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發生的病理基礎。2018-2019年中國慢性病及危險因素監測數據表明,我國成人居民高尿酸血癥患病率為14%,痛風患病率為0.86%~2.20%,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農村,沿海高于內陸。痛風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發病年齡趨于年輕化。
高尿酸血癥與痛風的發生與膳食及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尤其是長期攝入高能量食品、大量酒精和(或)高果糖的飲料。肥胖是高尿酸血癥與痛風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合理搭配膳食,減少高嘌呤膳食攝入,保持健康體重,有助于控制血尿酸水平,減少痛風發作,改善生活質量。中醫食養是在中醫辨證施膳指導下的非藥物調養方法,強調根據病因、證候、體質等給予不同食養方案,達到逐步改善體質,輔助控制疾病發生發展的目的。
高尿酸血癥與痛風定義與分期
高尿酸血癥是嘌呤代謝紊亂引起的代謝性疾病。正常膳食狀態下,非同日2次檢測空腹血尿酸水平>420μmol/L,即可診斷為高尿酸血癥。痛風屬于代謝性疾病,以高尿酸血癥和尿酸鹽晶體的沉淀和組織沉積為特征,導致炎癥和組織損傷。尿酸鹽結晶沉積于關節、軟組織和腎臟,可引起關節炎、腎臟損害等,臨床主要表現為反復發作的急性關節炎等。
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是慢性腎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長期患高尿酸血癥還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根據高尿酸血癥血尿酸水平和痛風的嚴重程度,將高尿酸血癥及痛風具體分期為: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期(無癥狀高尿酸血癥及無癥狀單鈉尿酸鹽晶體沉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期(關節炎突然發作時期,關節紅腫熱痛,疼痛劇烈)、痛風間歇期(兩次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之間的階段)、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期(關節持續疼痛,血尿酸水平持續波動,可伴有痛風石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