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是由各種原因導致的腎臟結構或功能異常的慢性進展性疾病。第六次中國慢性病及危險因素監測結果顯示,2018~2019年我國成人慢性腎臟病患病率約為8.2%,成人慢性腎臟病人群高達8200萬;中國透析人群登記數據庫顯示,2022年底我國接受透析的人口數已超過100萬。慢性腎臟病的病程長、并發癥多、診療過程復雜,嚴重危害著我國居民的健康,并增加了家庭和社會的醫療費用支出。因此,慢性腎臟病已成為我國當前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高飽和脂肪酸、高嘌呤、高鹽攝入等是慢性腎臟病發生和發展的重要危險因素,同時與不良生活方式密切有關的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肥胖、高尿酸血癥也是慢性腎臟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膳食干預是國內外公認防治慢性腎臟病的有效和重要手段之一,慢性腎臟病非透析患者在合理用藥的基礎上進行膳食干預可明顯延緩疾病的進展,推遲進入透析時間;慢性腎臟病透析患者在透析和合理藥物治療時,采用膳食干預可減少透析次數、預防營養不良,延長透析壽命。
以“辨證施膳”為核心的中醫食養是在中醫辨證施治理論基礎上的非藥物調養方法,強調根據體質、病因、病機、證候給予不同食養方案,在調和氣血、平衡營養、輔助藥物治療上效果顯著。針對不同體質和證候的慢性腎臟病患者,選取不同特性的食物或食藥物質食用,可明顯改善腎臟病患者的蛋白尿、水腫等癥狀,有利于疾病的治療。
慢性腎臟病疾病特點、分期和分型
一、慢性腎臟病定義及分期
慢性腎臟病是由各種原因導致的腎臟結構或功能異常超過3個月的慢性疾病,臨床上可出現不同程度蛋白尿、水腫、高血壓、高脂血癥、貧血、電解質紊亂等表現。慢性腎臟病患者早期可無任何癥狀,多在體檢時發現,晚期可表現為食欲下降、惡心、嘔吐、水腫、酸中毒等尿毒癥癥狀。
根據腎小球濾過率的水平將慢性腎臟病分為1、2、3、4、5期,慢性腎臟病1期患者的腎功能處于正常階段(腎小球濾過率≥90mL/min/1.73㎡),2期腎功能為輕度下降(腎小球濾過率為60~89mL/min/1.73㎡),3期腎功能為中度到重度下降(腎小球濾過率為30~59mL/min/1.73㎡),4期腎功能為嚴重下降(腎小球濾過率為15~29mL/min/1.73㎡),5期又稱為終末期腎病或尿毒癥期,腎功能為嚴重衰竭(腎小球濾過率<15mL/min/1.73㎡),多需要進行透析治療或腎移植,慢性腎臟病3~5期又稱為慢性腎功能不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