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人群的運動干預。進行有氧運動干預時,建議由小運動量開始,逐漸達到30分鐘/天的中等至較大強度。對于運動依從性較差的個體,可以通過累計多次、每次不少于10分鐘的連續運動達到總的運動量。為了實現長期控制體重的效果,建議應逐漸達到至少250分鐘/周(或消耗≥2000千卡/周)中等至較大強度運動,且將運動分在每周的5~7天內進行。可根據年齡、健康狀況和運動能力采用不同的運動方法進行運動干預(見附表9)。
附表9:成年一般人群超重肥胖運動干預方案
有氧運動 | 抗阻運動 | 柔韌性練習 | |
頻率 | ≥5天/周 | 2~3天/周 | ≥2~3天/周 |
強度 | 以中等強度(如40%~50%VO2R或HRR)起始,逐漸遞增至較大強度(≥60%VO2R或HRR)以獲得更多健康收益。 | 60%~7IRM,可逐漸遞增以增加肌力和肌肉量;老年人以40%~5IRM為起始強度提高力量。 | 拉伸至感覺緊張或輕度不適。 |
時間/推薦量 | 30分鐘/天,累計150分鐘/周;逐漸增加至60分鐘/天或不少于250~300分鐘/周。 | 每個主要肌群進行2~4組,每組重復8~12次的練習。 | 靜態拉伸10~30秒,每個動作重復2~4次。 |
類型 | 持續性的、有節奏的、動員大肌肉群的運動(如步行、騎車、游泳)。 | 器械練習和/或自由力量練習。 | 靜態拉伸、動態拉伸和/或PNF拉伸。 |
(2)高危人群的運動干預。對存在運動風險的人群應適當降低運動強度、縮短每次運動時長、增加運動頻率,必要時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制訂個體化運動方案。糖尿病患者要關注是否有運動后低血糖及是否有視網膜病變等運動禁忌證;高血壓患者要了解血壓控制情況及靶器官損害狀況;合并心血管疾病要評估冠脈病變的嚴重程度及心功能狀態。
(3)運動干預注意事項。遵循合理的運動流程和科學的鍛煉方案,在運動前做好熱身準備,運動中避免關節、肌肉、韌帶損傷和過度訓練,運動后進行充分拉伸恢復并及時補液。
3.精神心理支持
超重肥胖者的精神心理支持主要針對依從性不強、減重信心不足等問題,其目標是支持個體改變并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具體技術包括動機訪談、自我監控、刺激控制、情緒管理、認知重建、問題解決等5.如發現存在難以抑制對食物的渴望、短時間進食大量食物,伴隨停不下來的失控感等情況,應進一步評估或轉診精神科。
二、醫學治療
1.中醫治療
肥胖的病機為胃強脾弱,釀生痰濕,導致氣郁、血瘀、內熱壅塞。根據臨床表現辨證論治,通過清胃瀉火、健脾利濕、理氣解郁、化痰散結等治法控制體重。中醫治療肥胖可通過中藥、針灸、穴位埋線、耳針療法、振腹法、太極拳等達到減重目的。
2.藥物治療
BMI≥28kg/m2且經過3~6個月的生活方式干預仍不能減重5%,或BMI≥24kg/m2且合并高血壓、高血糖癥、高脂血癥、代謝功能障礙相關性脂肪性肝病、體重相關骨關節疾病、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并發癥的成人患者,可以考慮在綜合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上加用藥物治療,以幫助減重和改善健康狀況。
3.手術治療
對于BMI≥32.5kg/m2.或者27.5kg/m2≤BMI<32.5kg/m2且存在肥胖相關并發癥或合并癥的成年人,經改變生活方式和內科治療無效,綜合評估患者意愿、治療依從性、手術風險和獲益并充分知情后,可考慮手術。
三、全流程體重管理
建立“院內診療+院外管理”的全流程體重管理新模式,合理規范利用5G移動通信、云存儲、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等新技術,實現遠程采集、監測、評估、管理,幫助個體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滿足個性化、精準化、持續性的體重管理需求。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