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群作為人體腸道內龐大而復雜的微生物群落,近年來被發現與多種生理病理過程密切相關。其中,在糖尿病和肥胖這兩種代謝性疾病領域,腸道菌群的作用尤為顯著。以下將闡述腸道菌群對糖尿病和肥胖有什么影響。
一、腸道菌群對糖尿病的影響
1、影響胰島素分泌與敏感性
腸道菌群可通過多種途徑干擾胰島素的分泌和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腸道內一些細菌發酵膳食纖維產生的短鏈脂肪酸,如乙酸、丙酸和丁酸等,能夠作用于腸道內分泌細胞,調節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等激素的分泌。GLP-1可以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同時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當腸道菌群失衡,短鏈脂肪酸的產生量和種類改變,會影響GLP-1的分泌,進而影響胰島素的正常分泌和作用發揮,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2、引發腸道屏障功能受損與炎癥反應
腸道菌群失調時,腸道屏障功能被破壞,腸道通透性增加。這使得原本被隔離在腸道內的細菌內毒素(如脂多糖,LPS)等有害物質進入血液循環,激活免疫系統,引發慢性低度炎癥反應。炎癥因子會干擾胰島素信號通路,導致胰島素抵抗,這是2型糖尿病發病的重要機制之一。此外,在1型糖尿病中,腸道菌群失衡可能促使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胰島β細胞,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
3、參與血糖代謝調節
腸道菌群參與人體對碳水化合物的代謝過程。正常的腸道菌群有助于將碳水化合物合理代謝為能量供機體使用,維持血糖穩定。但菌群失衡時,碳水化合物代謝紊亂,可能導致血糖升高。例如,某些有害菌增多,會過度發酵碳水化合物,產生過多的代謝產物,影響肝臟和肌肉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進而干擾血糖調節。
二、腸道菌群對肥胖的影響
1、影響能量攝取與儲存
不同的腸道菌群在分解食物獲取能量的能力上存在差異。肥胖個體腸道中厚壁菌門細菌相對豐度較高,擬桿菌門細菌相對豐度較低。厚壁菌門細菌具有更強的分解多糖等復雜碳水化合物的能力,能夠從食物中提取更多的能量,這些多余的能量被宿主吸收后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從而導致體重增加和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