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說重不重,但不幸中招后,身體在對抗疾病的過程中,的確可能會出現“損傷元氣”的情況,對此,不少人認為要通過飲食好好補一補,即使沒啥胃口,也強迫自己吃點好的,只有這樣才能恢復得更快。當然,也有人存在相反的觀點,覺得什么都不吃,餓死這些細菌、病毒才好。那么,到底哪種做法是正確的?看完才知道老一輩留下來的建議或許是錯的!
其實,過補、過餓都是錯,適當、合理進食才正確
從先前的實驗中可以看出,我們的免疫系統和代謝系統之間,存在較多的共享資源。對于處在健康狀態下的人來說,吃進去的食物可以為機體帶來豐富的營養。
但是,感冒生病,趁著免疫系統“繁忙”的時候,吃太多、吃太好反倒會讓代謝系統搶占不少資源,進入消化道的既可能是營養素,也可能是致病微生物,從而進一步降低機體免疫力,延長恢復時間。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科研結果中也曾介紹過,吃太多會降低人體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殺能力,起到間接促進新型冠狀病毒存活和感染的反作用。
簡單來講,在感冒生病后,很多人都會出現惡心想吐、吃不下飯的癥狀,對于這種情況,完全不用擔心,因為通常說明腸道和免疫系統正在集中精力對抗體內的細菌、病毒,幾天少吃并不會給身體帶來明顯的影響。但患病期間要確保水分攝入充足,這才是增強免疫系統消滅致病微生物能力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