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身體出現痛痛的時候經常會吃止痛藥來止痛,很多人很好奇,止痛藥是怎么知道我們身體哪個部位痛的呢?有的朋友吃了一片止痛藥之后,痛痛并沒有緩解,此時可以再吃一顆嗎?經常吃止痛藥來止痛,對身體會有什么危害呢?
其實,止痛藥并不知道我們身體的哪個部位疼痛。止痛藥進入胃部之后,胃液會先將止痛藥的膠囊溶解,露出里面的藥物成分。這些藥物會隨之進入小腸部位,通過小腸壁進入肝臟中,經過肝臟的分解之后隨著血液循環到達全身。疼痛部位會產生前列腺素,此時藥物會和產生前列腺素的“環氧化酶”進行結合,阻止它再生成前列腺素,來慢慢緩解疼痛,不疼的部位身體就沒有感覺。如果服用之后疼痛還沒有緩解,有可能是藥物還沒有到達疼痛的部位,一般服用之后半小時會見效。
不建議短時間內連續吃止痛藥,建議大家在吃止痛藥之前要先看看說明書,按照說明書上的劑量和時間間隔來服用。一般的止痛藥的效果是有上限的,加大劑量也不一樣會讓止痛的效果更好,還有可能導致副作用更大。
在常見的止痛藥中,會含有乙酰氨基酚,這種藥物成分如果過量,可能導致急性肝臟損傷,需要及時去醫院進行就醫,以免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
1、過敏反應
止痛藥在服用之后可能導致過敏癥狀的出現,誘發哮喘、蕁麻疹等疾病,部分體質較為特殊的人還有可能產生過敏性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