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教你除身體的濕
但要真正去體內濕氣,還得從改善生活習慣開始下手。中醫(yī)提供以下方法,讓你輕松除去身體濁重濕氣,重新恢復神清氣爽。
第1招 勤運動
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huán),增加水分代謝。
第2招 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tǒng)攸關營養(yǎng)及水分代謝,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fā)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fā)炎反應。
中醫(y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 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濕氣重的癥狀
濕氣重的癥狀根據頭部、舌頭、皮膚、關節(jié)、大小便、精神狀態(tài)等方面表現出不同癥狀,主要表現為頭暈腦脹、舌苔厚白、皮膚瘙癢、關節(jié)疼痛等,還感到困倦欲睡,不想吃東西。濕氣重主要是脾虛的表現,濕氣重的癥狀主要有:
1、頭部:如果身體濕氣重,會出現頭部昏沉,頭昏腦漲,就像感受很沉重,十分不舒服。
2、舌頭:舌苔厚膩是濕病的經典表現,它常在機體還沒有表現出突出病態(tài)態(tài)勢時就有所表現。早上起來刷牙后,觀察自己的舌苔是否出現厚苔并且滑膩,如果是,則為濕氣重。正常生態(tài)位薄白苔。
3、皮膚:濕氣重的人,皮膚會感到癢癢的,像有蚤子在身體爬動一般難受,用手去抓癢,有紅色凸起,像被蚊子叮一樣。不過持續(xù)比較段時間就消失。
4、關節(jié):當濕邪傷及到關節(jié)時,部分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jié)酸痛沉重,關節(jié)屈伸不利等表現。
5、大小便:濕氣重的人,會有小便混濁、大便溏泄、婦女白帶過多、陰部瘙癢等癥狀。如果大便成形,濕氣重會使大便黏膩,很難沖干凈廁所,也需要多幾張手紙才擦干凈。
6、精神狀態(tài):濕氣重的人常常會有胸悶的感覺,想長呼一口氣才舒服,身體特別疲乏,懶得活動,有頭昏腦漲之感,易困倦,記憶力減退。
7、胃口:濕氣重的人,胃口會受到影響,不想吃東西,食欲不好,出現胸悶腹脹,飯量少,還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濕困的表現。
結語: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愿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fā)一系列的病癥。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