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之后,淅淅瀝瀝的秋雨斷斷續續的下了近一個月,這讓原本干燥的秋季變得潮濕陰冷,這為濕寒侵入提供了可乘之機,不要小看濕氣,它給身體帶來的危害可謂是從內到外的。
首先對人外在的影響,不少人懊惱與減肥總是失敗,特別是腹部的一圈贅肉總是與他們形影不離,可你知道嗎?這可能與你的體濕過重有著密切的關聯。因為中醫認為:“脾主肌肉”,而濕氣過重會導致脾氣虛弱,而脾氣虛弱的直接表現就是肌肉則變得疲軟不堅,原本腹部就是脂肪大量堆積的地方,當脾氣虛弱,這里的肌肉會變得更加松軟,“小肚子”,自然很難避免。
而對于身體內部的危害主要是嚴重威脅這我們的健康狀況,濕氣過重會直接導致風濕病、關節炎的出現;還會增加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急癥出現的風險。因此,當體內濕氣過重時,一定要及時排濕。相信不少人會問,如何判斷身體是否濕氣過重呢?當出現以下癥狀時,就要注意祛濕了。
舌苔發黃發膩
正常情況下,人的舌頭表面上覆蓋的一層舌苔呈淡白色,而一旦舌苔顏色變深,呈現出黃色,而且有黏膩的感覺,說明體濕過重。
乏力
當體內的濕氣過重時,渾身會感到疲憊不堪,精神委頓,昏昏沉沉。在早晨起床后感覺尤為明顯,常言道:“濕氣如裹”,此時真如被鎖鏈捆綁住一般,無法立刻起身,起來之后還會覺得疲憊異常,困意遲遲無法消除。
大便黏膩
正常情況下,人的排泄物應該軟硬適中,能夠成形,一旦體濕過重,排泄物將變得黏膩不堪, 無法成形,還會粘黏在馬桶上無法順利沖下。
浮腫
臉龐虛胖,下肢浮腫也是濕氣過重的典型表現,用手去按,嚴重時甚至皮膚無法立刻反彈,在表面形成一個凹槽。
當出現這些表現時,一定要記得祛濕了,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種祛濕的有效方法。
首先在飲食上,要多吃莧菜、扁豆、冬瓜、綠豆等利尿排濕的食物,減少生冷、油炸、甜膩食物的大量食用,它們會加重體濕。
再者,除了飲食之外,濕氣的另一個重要來源是外寒。因此,一定要根據氣候變化及時增加衣物,做好保暖工作,避免長時間在潮濕寒冷的環境中,為濕寒進入提供可乘之機。
這兩種祛濕方法雖然簡單,但十分有效,堅持踐行,一定能夠祛除濕氣。
本篇文章版權歸三九養生堂所有,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