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們非常注意養生,不少的明星都非常熱衷于泡腳,像孫儷、吳欣,我們經常能在她們的微博上看到泡腳的圖片,那么,你以為泡腳非常簡單嗎?其實并不是,泡腳也要注意許多的事情,下面我們來看看,泡腳注意什么?
泡腳注意什么
1、水溫不要過高
在平時我們泡腳的時候,可能都習慣用特別熱的水,將腳泡的通紅,并且都覺得水溫越高就越好,其實,并不是這樣的,泡腳的水溫不能夠太熱,一般保持在四十度就可以,如果水溫太高,會造成血管擴張,是血液流向下肢,對身體健康有影響。
2、時間不宜太長
很多人覺得泡腳的是放松,是休閑,因此認為泡腳的時間長的話,身體能夠更好的休息,但是,其實這樣認為就錯了,泡腳的時間每次好不要超過半個小時,因為,在泡腳的時候我們的血液循環和心率會加快,時間太長的話容易增加心臟負擔哦!
3、一定用手試溫
泡腳時,不能確定水的溫度時,建議用手試而不要用腳試,因為手比腳對溫度更敏感。對于糖尿病足患者,洗腳時用溫度計測定溫度,以避免燙傷。
4、配合按摩足底
睡前用熱水泡腳特別適合寒證,如平素怕冷、手足涼,伴有慢性腹泄、痛經、冠心病、小便困難等病癥。泡腳后,還可以配合按摩足底相關的反射區,如慢性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按摩前列腺、尿道的反射區等。
5、熱性病患者不宜
對于熱性病患者則不宜泡腳,如高熱、出血、口熱舌干等。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對溫度不敏感,或患有糖尿病、下肢靜脈曲張等,特別要注意水溫,因為這類患者容易并發周圍神經病變,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知遲純,就容易被燙傷。
6、老年人防止暈厥
由于更多的血液會涌向下肢,體質虛弱者容易因腦部供血不足而感到頭暈,嚴重者甚至會發生昏厥。其中,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應格外注意,如果有胸悶、頭暈的感覺,應暫時停止泡腳,馬上躺在床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