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的時候要吃退燒藥是正常的事情,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退燒藥該什么時候吃,是發燒的時候吃了,退燒就不吃了,再發燒的時候再吃,還是隔多久吃一次這樣?本文就給大家講解了一下,退燒藥多久吃一次,什么時候需要用到退燒藥。有哪些相對安全的退燒藥推薦?吃了退燒藥仍然高燒怎么辦?退燒藥有什么副作用?兒童退燒藥有哪些?一起來看一下吧。
退燒藥多久吃一次
退燒藥正常要6-8個小時吃一次,一天多吃4次。兩頓藥之間少也要相隔4個小時。如果吃的頻率過高,會對肝腎有所損傷。吃過退燒藥之后正常會在兩個小時之內起效。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吃完藥之后開始出現出汗、哭鬧減輕,或者精神狀態好轉的狀態。說明藥物起效了。退燒藥好只用一種,因為每增加一種藥品,用錯藥的風險就會增加一倍。同時,一旦出現藥品不良反應,很難鑒別是哪種藥物導致的。
什么時候需要用退燒藥
發熱是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上調所致,寶寶的大腦發育還不成熟,經常會出現調節過度的現象,大腦會表現出不穩定狀態,即發生高熱驚厥,因此寶寶發熱時,應適當采取一些退熱措施。
通常建議在腋下溫度高于38.5℃的時候,可以服用退燒藥。不過這也不是絕對的情況,如果寶寶精神狀態很好,還是能吃能玩,沒有什么不適的癥狀。就算是38.5℃,還是可以繼續觀察,暫時不用吃藥。但如果在發熱的寒戰期測值,即使測得的數值略有不到38.5℃,那往往意味著體溫可能還會繼續迅速升高,您也可以根據寶寶當時的一般表現和以往的護理經驗,考慮是否使用退熱藥。
相對安全的退燒藥
任何一種藥物都非絕對安全,世界衛生組織和兒科醫生推薦使用的嬰幼兒退熱藥物主要有兩種成分: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家長可以根據寶寶的年齡和具體的癥狀來選擇。 退燒藥 ,首選乙酰氨基酚(如泰諾林)。對于退燒效果不好的,再選用美林。泰諾林適用于3個月以上(蠶豆病禁用)。美林適用于6個月以上。二者在合理劑量的使用下很安全,過量使用會有肝腎損傷。 普通發熱,通常選用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對乙酰氨基酚退熱起效快,控制體溫的時間大約為兩小時左右;副作用相對較少,對胃腸道無明顯刺激,對凝血功能也無顯著影響,無腎毒性,安全性較高;但有明顯的劑量依賴性,即隨著劑量的上升療效上升,因此要防止過量而引起肝臟的損害。 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發生高熱,可以使用布洛芬。布洛芬退熱相對平穩而持久,控制體溫的時間大約可以持續6-8小時;對39℃以上高熱的效果較對乙酰氨基酚更強,退高熱的效果大約可以維持4-6小時;副作用相對較少,主要是輕度的胃腸道反應和轉氨酶升高,偶可影響到凝血功能,在脫水、血容量低、心輸出量低的情況下,偶可發生可逆的腎功能損害;過量服用可能會發生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和癲癇發作等情況。
身體溫度要降溫,需要通過人體散熱來完成。通過發汗、排尿等情況。所以想要寶寶退熱,除了吃對了藥,必須讓孩子多喝水,或者果汁,讓人體補充充足的水分。不然退燒藥無法發揮理想的退熱效果。此外,適當的物理降溫有助于達到更好的退熱效果,比如溫水浴。 當然,發熱期間,體溫時高時低是普遍現象,須待病因消除、疾病治愈后,體溫調定點恢復到原來的設定,體溫方能恢復到正常。
退燒藥的副作用
正所謂“是藥三分毒”,化學類藥物一般有見效快的優點,同時也可能會帶有不同的副作用。從以上對6種兒童退燒藥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退燒藥成分對應產生的副作用情況。相較而言,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副作用是小的。
常見兒童退燒藥的副作用普遍是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但像安乃近、氨基比林的副作用就更為明顯,可能會引起虛脫,甚至發生休克,有過敏體質的孩子會產生藥疹、蕁麻疹,危及患兒生命。這些類別的藥物也正逐漸被淘汰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