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都在說“春捂秋凍”,不少人都是根據這一說法在做,常常在秋天刮風的時候還是穿的非常單薄,那么,春捂秋凍真的是適合每一個人嗎?您到底適不適合春捂秋凍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不適合秋凍的人群。
不適合秋凍的人群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近的雨下的有些頻繁,氣溫也是慢慢的開始轉涼,此刻大部分的地方人們都能夠體會到一點寒意了,但是,入秋之后,秋凍的問題就來了,我們經常聽人家說春捂秋凍,認為秋天凍著更健康,但是真的是這樣嗎?這句話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人人都適合。
一、有心腦血管病的人不能“秋凍”
體感寒冷的刺激,可以讓交感神經迅速興奮起來,帶來毛細血管收縮、血液循環阻力加大、血壓升高、心臟跳動加快、血液粘稠度增加,后果呢?很容易誘發血壓不穩、冠心病、心絞痛、心梗、腦梗。據統計,每年的秋冬季節,急診死亡人數就會上升,和夏季相比增加達1/4。
中醫認為,心主血脈,心系疾病多與機體內的津、血運行不暢相關。由于津、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因此津、血的運行狀態受外界溫度影響很大。如果氣血凝滯,血脈攣縮,心脈失養,就會引發血壓的波動及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所以對于心血管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不應“秋凍”。
二、有呼吸系統宿疾的人不能“秋凍”
包括有支氣管炎、哮喘、肺心病等老病根兒的人,穿衣過少容易誘發感冒,而感冒則可誘發支氣管炎等嚴重疾病。對于有慢性肺病的患者,切不可“秋凍”。這類病人,體質較虛弱,寒邪易乘虛而入,就會造成氣管、支氣管痙攣,從而誘發氣管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的發作或加重。
三、有胃腸道疾病的人不宜“秋凍”
平時脾胃虛弱、經常腹瀉、消化不良的人。中醫認為,胃是多氣多血之腑,寒則收引,受涼后氣血運行不暢,則會多癥并發,或吐或泄,或脹或痛。如消化性潰瘍患者多呈周期性發作,尤其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更為突出。所以若遇氣溫驟降,還是應及時添加衣物,不能過分“秋凍”。此外,風濕、糖尿病及剛剛做完手術的人,也不宜過分追求秋凍。
秋凍并不是說讓您一味的受凍,來增加自己的抗寒能力,秋凍還是要注意保護身體頸部、腹部、腳部的溫度,這三個部位還是一定要遮起來的,而現在我們還是可以看到有很多人穿的短袖、涼鞋,這樣做對身體并不是一件好事哦!
中醫認為腳是陰陽經穴交會之處,西醫則認為腳部神經末梢豐富,結論都是人體對外界為敏感的地方,好別晾在寒氣中了。
春捂秋凍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老年人和小孩以及一些體質比較弱的人,在春秋季節交替的時候還是要多穿一些衣服,進行保暖,以防秋凍凍出感冒,而且,秋凍要因人而異,您可千萬不要只聽信這句話,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