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可能我們好多人買回來以為是赤小豆的,實際上卻是紅豆。
其實紅豆和赤小豆是有區別的,中藥里用到的赤小豆一般形狀比較細長,而紅豆比較圓、比較短,對于身體有濕氣的人來說,普通的紅豆祛濕效果很弱,跟赤小豆完全不能相比,因此在買赤小豆的時候,一定要分辨清楚。
濕寒和濕熱一定要分清
同樣是去濕,我們要分清楚寒熱,有的人是寒濕,有的人是濕熱。我們想要去濕,要先辨別自己是哪一種體質,哪一種濕熱,才好對癥下藥。
舌苔一定是淡白的,不是黃膩的,口淡無味,稍微吃一點冷東西胃脘部就會不舒服。想要去除寒濕,在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里,老祖宗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智慧的藥方,叫藿香正氣散。藿香正氣散里有廣藿香、紫蘇葉、白芷、白術、陳皮、半夏曲、厚樸、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大棗、生姜。
這個方子里面,廣藿香是祛濕的,它通過香氣來振奮體內的陽氣,從而驅散濕氣,白芷也起這樣的作用;蘇葉和生姜是溫陽的,可以把寒邪趕出去;茯苓和大腹皮是泄濕的,可以把濕氣排泄出去;陳皮和厚樸是行氣的,用來振奮氣機。
現在藥方里能買到的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散、藿香正氣膠囊,雖然劑型不一樣,但都能起到去除寒濕的作用。
舌苔黃膩,口苦口黏,臉上、頭發上容易冒油。 想要去除濕熱,推薦大家喝薏冬湯。
【薏米】味甘性微寒,具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的作用;
【冬瓜】味甘性涼,能潤肺生津、清胃熱、利小便、消除水腫。
【做法】薏米提前浸泡約5個小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后改小火,煮至薏米熟爛,湯水變白。然后放入冬瓜片(保留冬瓜皮,功效更佳),大火煮開后改中火再煮5分鐘,后加鹽即成。
總結:當我們的身體出現濕氣時,很多人就會感覺特別的不舒服,但是一般的祛濕方法都使用過了,怎么還是沒有效果呢?這時候就要分清楚,到底是濕寒還是濕熱,以及你買的薏仁是熟薏仁還是生薏仁,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很多人都會弄錯,所以一定要更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