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的心跳會時快時慢、跳跳停停,稱之為“心律失常”,房顫就是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
介紹,房顫的表現是心跳絕對不整齊,并常伴有心跳過快。規律的心跳是由心臟竇房結支配的,而發生房顫時,改由心房肌導致跳動了,因此無規律、心臟泵血不佳,由于血流緩慢,血液滯積,血液容易凝集成為血栓粘在心房壁上,脫落后堵塞血管,引起心臟病發作或腦卒中。
房顫發生與年齡增長、臟器機能有關。一般無心臟病的成年人房顫發生率為0.5%,60歲增至2%~4%,60~79歲增至4%~8%,80歲以上發生率增至8%~10%。
特別要關注的是,高血壓與房顫經常相伴,100例房顫中,9~22例有高血壓;100例高血壓中,4~6例出現房顫,其余是并存,無法分清發生的次序先后。
高血壓情況下,人體血管外周阻力增高,心臟需要加大力來泵血,用力收縮,久而久之造成心肌肥厚,心臟巨大。心房擴大后,容易出現心房肌收縮,產生房顫。
心跳有總數
“心動”過快會短壽
心跳,是醫學名詞“心率”的俗稱。自然界里,有一條很有意思的規律,心率快的動物壽命短:老鼠每分鐘心率300~500次,壽命只有1~2年;烏龜每分鐘只有心率6~10次,正常可活上百年甚至數百年。
事實上,除了特別的冬眠動物外,如大象、長頸鹿、熊貓等,大部分動物的心率都快過人類,而人類屬于自然界里心率偏慢的,同時也是較長壽的。
為什么心跳慢的動物會長壽?教授認為,簡單地說,心臟不是永動機,它跳動的次數有總數限制,比如人類,一般來說,正常成年人95%以上心率為60~100次/分鐘,但其中大多數人每分鐘的心跳次數為七八十次,一生中心臟大約要跳25億至30億次。心率過快,等于迅速消耗心跳總額,壽命自然縮短。
健康人正常情況下,心跳是勻速的,睡覺時會減慢至50~60次/分鐘,吃飯或運動時加快,介紹,一般人跑完400米,心跳加快至80~120次/分鐘,感覺氣喘吁吁而且心臟猛跳,突然面對老虎、毒蛇等緊張或興奮的情況,心跳到要從嗓子眼蹦出來,脈搏都數不過來,這是正常的。如果快步走一下,心跳就超過100次/分鐘,那才是不正常。
運動員或體格特別健康者,心率、脈搏會強而有力,安靜時心率僅為50~60次/分鐘,短跑運動員跑完400米,可能心率也僅加快至100次/分鐘。
“并不是心率越低越好,竇性心動過緩會要命。”專家介紹,如果心率及脈搏少于50次,多數是病理性,需要治療,嚴重者要安裝心臟起搏器來加快心率。
原理是心跳過慢,心房供血不足,導致人體缺氧缺血,出現代償性心室加快運動來供血,室運動過速,反而造成回不了血,就會出現猝死,嚴重者可能死于睡夢中。運動、日常活動后心跳也無法回到70~80次/分鐘的人,要特別注意。
結語:通過上文的分析大家知道正常心跳次數是多少了嗎?測試好,跟正常的對比一下,看看是快了還是慢了,如果出現誤差的話,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健康問題了,排除其他外界的因素,就要考慮是否是身體受到了疾病的威脅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