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共濟就是指我們做動作的時候需要好多個部位共同運作,那么什么叫共濟失調呢?共濟失調是如何引起的,共濟失調又該如何調理,我們來一起看看,相信看完大家就都懂了。
什么叫共濟失調
1、什么叫共濟失調
人體的正常運動 , 是在大腦皮質運動區 , 皮質的基底核 , 前庭迷路系統 , 深部感覺、視覺等共同參與下完成運動的平衡和協調 , 稱為共濟運動。這些結構的病變導致協調發生礙 , 稱為共濟失調。
2、共濟失調的預防
多注意飲食 , 注意生活起居。若出現類似癥狀 , 應及早就醫治療。注意適當休息 , 勿過勞 , 掌握動靜結合。
宜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 宜吃海產品、食用菌、豆類及其制品 , 宜吃魚類、乳類、芝麻醬、各種蔬菜和水果等食物。
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 忌吃高脂肪飲食。
3、共濟失調有哪些癥狀
少年脊髓型遺傳性共濟失調癥 : 為常見的一類遺傳性共濟失調 , 通常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 早年起病常伴骨骼畸形。
臨床表現 : 青年期發病 , 緩慢發展 , 早癥狀步態不穩 , 步態蹣跚 , 站立時身體搖晃 , 醉漢似步態。閉目難立征陽性。肌張力低 , 膝踝反射消失。病情逐漸進展雙上肢動作不靈活而笨拙 , 意向性震顫 , 出現小腦性構音困難 , 說話含糊不清。下肢的位置覺和震動覺消失。
神經系統檢查發現 : 肢體共濟失調以下肢為主 , 行走和站立明顯。多數患者有眼球震顫 , 水平眼球震顫多見 , 但垂直性、旋轉性均可見到 , 通常向外側凝視時明顯。肢體肌張力減低 , 下肢明顯 , 當錐體束受損出現病理反射。感覺障礙不明顯 , 震顫覺可受影響。少數患者可有原發性視神經萎縮。
輔助檢查 :X 線平片多有足和脊柱的畸形??捎行碾妶D的改變如 T 波倒置 , 傳導阻滯或 QRS 波異常。
共濟失調的病因
軀干共濟失調 ( 姿勢性小腦性共濟失調 ) , 主要表現為患者的步態和姿勢 ( 站立和坐時 ) 平衡障礙 , 如站立不穩、起坐不穩、行走不穩、 Romberg 征 ( 睜眼、閉眼 ) 陽性 ( 不穩 ) , 上肢共濟失調不明、顯 , 眼球震顫常無。定位診斷主要在小腦蚓部 ( 原始小腦 ) 受損害。可見于 ADCA Ⅲ型 , 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癥等。
四肢協調性共濟失調 ( 運動性小腦共濟失調 ) , 主要表現為患者的肢體完成各項動作的平衡障礙 , 如指鼻試驗、跟膝脛試驗不準、辨距不良、輪替運動差、誤指試驗偏向病側 , 眼球震顫較多見 ( 粗大 ) , 步態不穩等。一般上肢比下肢的共濟失調嚴重。定位診斷主要在小腦半球 ( 新小腦 ) 受損害。
全小腦性共濟失調 , 病損部位在原始小腦、新小腦、小腦核團、小腦傳人 ( 出 ) 纖維 , 臨床表現為軀干、肢體、步態的共濟失調 , 可見于 ADCAI 型等。
共濟失調癥的治療方法
藥物療法 腦神經營養藥、肌肉松弛藥、活血藥等。包括構筑和修復腦組織 ( 細胞 ) 的藥物 , 如卵磷脂 ( 包含磷脂酰膽堿、腦磷脂、鞘磷脂等 ) , 能修復因外傷、出血、缺氧造成的腦細胞膜損害 , 保護神經細胞 , 加快神經興奮傳導 , 改善學習與記憶功能。
綜合康復治療如運動 ( 體育 ) 療法 , 包括粗大運動、精細運動、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訓練。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認 ( 鼻、耳等 ) 、訓練抓物、持物、 起坐、搖擺、扶行 ( 背靠墻、面朝墻 ) 、原地運動 ( 彎腰拾物、抬腳訓練、單腳獨立、原地起跳 ) 、行、跑。再如物理療法 , 包括神經電刺激療法、溫熱療法、水療法 ; 還有作業療法即能力訓練。
共濟失調目前除一般支持療法外可用針刺治療 , 體療及肢體功能鍛煉 , 也可有各種 B 族維生素、胞二磷膽堿肌注、口服卵磷脂等。晚期患者應注意預防各種感染。弓形足可行矯形手術或穿矯形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