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氣候寒冷,人體各項機能容易受阻,導致血運不暢,很容易誘發多種疾病。有研究表明,冬季是中風、腦出血、心肌梗死等嚴重威脅人類生命的疾病的高發期,許多身體欠佳的人尤其是老年人要特別注意防寒保暖。不少人覺得喝酒能使人身體感覺暖和,便將飲酒御寒作為冬季養生的一項重要事項來堅持。
但從醫學角度講,這種養生防寒的方法并不科學。醫學專家表示,人在飲酒后,之所以會感到全身溫暖、發熱,是因為酒中的乙醇經過消化道進入血液后,一方面使人體皮膚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使熱量加快散發到體表,因而使人感到溫暖發熱;另一方面,乙醇隨著血液循環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麻醉作用,使人體對外界環境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因而對寒冷的反應不敏感。專家表示,飲酒御寒只是一種錯覺,酒精中的乙醇會引起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使人體內大量的熱量通過皮膚散失,進而會使體溫下降。因此,飲酒御寒,不僅起不到御寒作用,反而易使人出現感冒、凍傷等癥狀。
別輕易嘗試冷水浴
民間一直把洗冷水澡看成一種鍛煉方式。許多人認為,在寒冷的冬天堅持冷水浴,不但能鍛煉身體,還能鍛煉意志。
專家表示,冷水浴能夠刺激人體的神經系統,導致機體心跳加快、呼吸加深、血流加速,不僅促進人體新陳代謝,還能夠使皮膚變得更加柔軟有彈性。同時,洗冷水澡有助于增強人體消化功能,對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癥狀有一定的預防作用。但是,沒有養成冷水浴習慣的人,別在冬季輕易嘗試這種鍛煉方式,否則很容易導致疾病,影響健康。
專家建議,冷水浴要循序漸進。人體自身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所以冷水浴要從秋季或初冬開始。同時,洗冷水澡的時候應該先做“熱身”運動,用手搓皮膚和關節,直到身體略有發紅、發熱。洗浴時,應當先向四肢淋水,數分鐘后再沖胸、背部,給身體一個緩沖過程。同時,冷水浴的水溫不要太低,以5℃—10℃為宜,沖澡10—15分鐘即可。
冷水浴后,應及時將身體擦干,并用毛巾擦至皮膚微紅發熱,促使皮下血管迅速擴張,這時全身會感到溫暖舒適。
“洗洗睡”不科學
在天氣寒冷的秋冬,不少人喜歡臨睡前才洗澡,帶著暖烘烘的身體躲進被窩,其實這是一個不正確的習慣。
專家介紹,睡眠往往在體溫下降后來臨,而秋冬臨睡前洗澡,熱水浴會使體溫升高,推遲大腦釋放出“睡眠激素”,影響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而且在熱水浴后,身體血液循環旺盛,此時卻馬上躺下,強制身體進入休眠狀態,久而久之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如果只能在睡前洗澡,專家建議在浴后用濕毛巾冷敷額頭5分鐘,讓體溫回落到正常水平后,再入睡。
洗澡好在飯后一兩個小時以后或睡前兩小時左右進行。不同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洗澡時間,如體質虛的老人,可以選擇冬季中午陽氣旺的時候洗澡,這樣能達到互補的效果,不易生病。
不吃肉不長胖
冬季進補容易使脂肪增加,因此,有些熱衷瘦身的人在冬季反而選擇吃素,認為冬季少攝入脂肪更利于減肥。
專家表示,有些人雖然在冬季吃素食,但烹飪用油并不少,而油本身就是脂肪,這種情況下一樣可能攝入過多的脂肪,甚至帶來肥胖。素食一樣提供能量,雖然不像肉那么突出,但豆制品里有豐富蛋白質,水果里有豐富的糖分,如果總熱量過剩,或者蛋白質、糖攝入過多,一樣可能轉化為脂肪,那么后的結果依舊是肥胖。
當然,隨著現在對于營養和健康的研究深入,問題還不只是這么簡單。專家表示,現在臨床很注意一種“隱形肥胖”的現象,就是有些人體重不算高,只是輕度超重甚至可能在正常范圍內,可是體內肌肉比重太少,脂肪含量卻很好。這種人雖然“不胖”,但依舊是代謝疾病的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