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漸寒,早晚溫差拉大,隨著氣溫的變化,很多人腳寒的毛病便會找上門了,尤其對于女性同志來說,很容易出現畏寒怕冷的癥狀,腳部幾乎沒有暖和的時候。很多人并未上心,認為這是因為天氣變冷所導致的自然生理原因,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中醫認為,人體氣虛、血虛易引發腳寒,腳寒癥狀還很可能暗示著身體出現疾病。
那么腳寒的危害有哪些?在日常保健中又該如何調理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支招解惑,只要掌握好方法調理,便能有效驅寒暖身,改善腳寒的癥狀。
一、腳部寒冷的危害
從中醫養生的觀點來看,人體出現腳寒的癥狀多屬于“閉癥”,那么何為“閉”呢?實則就是經絡不通所導致,其中和外部的天氣有一定的聯系。
1、危害女性健康
女性的生理性較為特殊,而腳部素有“人體第二心臟”的美稱,并且在腳部上還隱藏了諸多重要的穴位和經絡,都和人體內的臟腑相互對應,所以如果腳部寒冷,便會使得寒邪之氣擾亂正常的氣血運行,其中氣滯則血淤。
其中,導致女性月經不調、加重痛經,甚至出現貧血的癥狀,并且對處于孕期、經期的女性更為不利。
2、心臟疾病的征兆
大家都知道,人體內的血液是通過心臟而發出的,隨后還會攜帶氧氣通達人體的全身各個部位。而如果心臟機能出現衰退或者罹患一些疾病,便會影響人體血液的正常運行,這也是導致腳寒的重要因素。
所以如果發現腳寒的癥狀加劇或者得不到緩解的時候,一定要引起重視,或是心臟疾病的征兆。
二、腳寒應該如何調理
1、晚上溫水泡腳
腳部距離心臟的位置遠,所以腳部的血液循環是相對較差的,其中在晚上睡覺之前利用溫水泡腳便能很好的對腳部起到一定的保暖驅寒的作用。
其中,在溫水泡腳的過程中,能使得熱力作用對腳部的穴位和經絡產生良好的刺激和調節,能改善腳部血液循環不暢的狀態,從而獲得更加充足的血液和氧氣,有效促進腳部以及全身的代謝水平,達到驅除寒冷的效果。